陳郁故居 位于深圳市南山區(qū)陳屋村。建于清道光年間。坐東朝西,磚木結構,一廳四房有一涼臺。寬10.5米、深10米、高7.5米。建筑面積約108平方米。前院占地面積35平方米。建國后歷有維修。 陳郁(1901~1974年), 1922年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為英國輪船亞洲皇后號的工會負責人。1925年省港大罷工爆發(fā)后,在深圳負責接待香港罷工工人。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廣州起義中任廣州蘇維埃政府……[詳細] |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是一所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的非營利機構,是深圳市“十二五”(2011-2015)規(guī)劃的60個標志性重大建設項目之一。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分為當代藝術館和城市規(guī)劃館兩部分,采取“兩館一體”的模式運營管理。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是由“解構主義急先鋒”:奧地利藍天組(CoopHimmelblau)設計。建筑將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和城市規(guī)劃館(MOUP)兩個獨立……[詳細] |
省港大罷工接待站舊址位于深圳市南慶街。舊址原是水貝、湖貝、向西等村張氏族人的思月書院。為三間兩進,磚木結構的祠堂建筑,面積210平方米。 1925年6月19日,震憾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爆發(fā)。參加罷工工人達25萬人,他們紛紛離港回到廣州。罷工委員會為了更有力地支援香港工人的罷工斗爭,特于此設立接待站,接應離港回內(nèi)地罷工工人。 舊址原貌已部分破壞。2000年遷建于北門街。 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
鶴藪古村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南澳辦事處西涌社區(qū),它南臨西涌海灘,北靠七娘山。鶴藪村村名原無書面記載,按當?shù)胤窖裕ǹ图以挘┓Q為“鶴diu”村!癲iu”為“巢、窩”之意,形容眾多飛禽聚集在此棲息定居。解放后,曾登記為“鶴斗”,后又改為“鶴藪”,沿用至今。鶴藪古村距離西涌海灘僅有900余米的距離,古老的門樓仍保留。鶴藪古村,這里還留存著深圳客家人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古村文化。深圳周邊,古村和沙灘,文藝與傳統(tǒng),……[詳細] |
《前進報》社舊址 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坪山鎮(zhèn)石灰陂村曾生舊居西側。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的磚瓦民房,占地面積120平方米。 《前進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機關報,1942年3月29日創(chuàng)刊于大鵬灣畔。它的前身為《東江民報》。由于敵人的“掃蕩”,報社就隨司令部、政治部經(jīng)常轉(zhuǎn)移。有時轉(zhuǎn)移到海邊漁船、山寮或距敵人只幾公里的村子。報社初時裝備簡單,只有油印和刻寫的工具。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游擊隊東江縱……[詳細] |
泥崗村日軍碉堡群位于深圳市羅湖區(qū)泥岡村后山上,一組五座碉堡、暗堡以通道連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約1942年夏季,駐寶安日軍為加強與東莞、惠州日軍的聯(lián)系,在泥岡村后山可以俯瞰監(jiān)視寶太公路東段的山頭上修建了這個碉堡群,當時強迫大批村民向山頂運送建材,許多老人至今記憶猶新,F(xiàn)碉堡群保存完好。……[詳細] |
筍崗老圍又稱元勛舊址,位于深圳市羅湖區(qū)筍崗村,明初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樓。碉樓間連有高5米、厚2米的圍墻。圍內(nèi)有3條縱巷,6條橫巷,共140間房,還有3個水井。整座圍屋建筑雄偉壯觀,南面的大門外墻用-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目前,圍屋的碉樓部分塌毀,圍內(nèi)房屋歷經(jīng)維修。何真(1322~1388年),東莞員頭山村……[詳細] |
劉起龍將軍第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大鵬鎮(zhèn)大鵬所城南門街中段。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院落式建筑群體,建筑面積約660平方米,為清中期府第式建筑。平面布局呈不規(guī)則梯形。從側門內(nèi)進,中間為正廳,三間三進,兩廳1天井、6廂房。左為后院,有廂房4間,天井1個。磚墻木梁架,石柱礎,硬山頂,灰塑脊,房內(nèi)地面鋪方磚。檐板雕刻花鳥草木、人物故事等。基建筑細部雕飾精美,特點為青麻石墻基,青磚墻、……[詳細] |
正埔?guī)X圍屋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龍崗街道南聯(lián)社區(qū)向前村,清乾隆年間由李氏潮源公所建。坐北朝南。現(xiàn)為三堂四橫一圍龍帶一倒座、五炮樓的建筑。先建圍龍屋再建四橫屋,兩側二橫組成五套“斗廊式”單元房,前面建一倒座與橫屋相接,倒座與原圍龍屋的堂橫屋以天街相隔,倒座高二層、三座門。圍前有禾坪與月池。整體形制上屬于客家圍屋從圍垅屋向后來的方圍轉(zhuǎn)化的過渡型圍屋,炮樓帶有明顯西洋建筑特征,圍屋建筑外觀氣勢恢弘大方,內(nèi)部裝……[詳細] |
汪劉二公祠 位于深圳市南山區(qū)南頭關口正街玄武古廟東側。明萬歷元年(1573年),為紀念在屯門海戰(zhàn)中抗擊葡萄牙入侵有功的廣東提刑按察使汪鋐及創(chuàng)建新安縣有功的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劉穩(wěn)而建。汪劉二公祠,自明代創(chuàng)建以來,歷經(jīng)重修,當?shù)毓倜衩磕甏呵镏录?箲?zhàn)期間遭日軍拆毀,僅留后殿。汪鋐(1466-1536年),徽州婺源縣大畈(今江西婺源縣大畈鄉(xiāng))人,進士出身,正德十六年(1521年),率南頭軍民將侵占屯門達……[詳細] |
黃思銘祠 位于深圳市福田區(qū)沙頭東涌村。是該村黃氏族人為紀念其八世祖黃思銘而創(chuàng)建的。約建于明代。為三間寬、三進深、兩天井的宗祠式建筑,面寬14米、進深43米,建筑面積602平方米,包括大門、左右?guī)俊⒅袕d、后廳、前廊及后廊等。大門石匾額刻“黃思銘公世祠”,對聯(lián)為:“澤傳參里,聲訖程鄉(xiāng)”。整座建筑布局嚴謹,氣勢頗為壯觀,其屋脊上、山墻上有繁縟的灰塑藝術圖案,門前墻上、祠內(nèi)墻上有精致的壁畫,梁架上及屋檐……[詳細] |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區(qū)南頭古城現(xiàn)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與現(xiàn)存深圳地區(qū)的文姓族人關系甚為密切,據(jù)《寶安縣文族譜》云:“元始祖壁,號文溪,字世安,與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歷官知廣東惠州府!轮莪t失師潰,文山公被執(zhí),公潛往燕京與兄難,文山公有忠孝之別,囑弟養(yǎng)母撫后。公乃攜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潛至東莞三都六圖黃松崗鶴仔園,荒莆筑室。……[詳細] |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橋街道新橋社區(qū)。始建于元代,后歷經(jīng)重修。目前的建筑規(guī)模成于清乾隆、嘉慶間,為五開間四進三天井的建筑群?偯鎸21米、總進深50米,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包括大門、石牌坊、中廳、后廳、亭、廊等,是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等地曾姓的總祠。大門額刻“曾氏大宗祠”,對聯(lián)為“天下斯文宗一貫,古今喬木第三家”,內(nèi)有“詩禮傳家”及葉名琛所題“保障一方”木匾。中廳上掛“大學堂”。前廳與……[詳細] |
王大中丞祠俗稱巡撫廟,位于深圳市寶安區(qū)西鄉(xiāng)鎮(zhèn)的老墟中。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年間。據(jù)嘉慶《新安縣志·建置略》壇廟系載:“王巡撫祠,祀國朝廣東巡撫王來任。一在西鄉(xiāng),一在沙頭墟,一在石湖墟”。為三間三進的祠堂式建筑。穿斗式木構梁架,硬山頂。建筑面積408平方米。建筑物包括頭門、前廊、中廳、后廳等,頗為壯觀。大門石額上 書“王大中丞祠”五個陽文大字,兩邊石對聯(lián)為:“巡粵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牘兩章留史冊;撫民留善政……[詳細] |
黃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寶安區(qū)新安鎮(zhèn)上合村。創(chuàng)建于明代,后歷經(jīng)重修,為四進三開間三天井的建筑群體。進深41.3米、面寬10米,中堂上署“敦穆堂”,旁設黃姑婆神位。頭進與中堂間設有紀念深圳黃氏始祖、晉代南粵孝子黃舒的石牌坊,牌坊名為“孝行流芳”,以石結構為主,輔以木、瓦構件,為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6.5米、面寬6米,正面對聯(lián)為:“西晉倫常南粵土,六年廬墓一生心”,背面聯(lián)為:“名開子輿當日里,孝傳司馬一朝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