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香火橋,位于吳江市震澤鎮(zhèn)八都社區(qū)龍降橋村十都里。
南宋(1127~1279)始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建,后期曾多次修繕。1986年7月1日列為吳江縣文物保護單位。
梁式三孔石橋,東西走向。全長16.1米,中寬2.09米,堍寬2.55米,中孔高3.66米,中孔跨徑4.66米,兩次孔跨徑分別為2.8米、2.76米。中孔兩柱墩分別用長4.26米、寬0.7米、厚0.3米三塊條石豎立而成。柱頂分別用長3.09米、寬0.5米、厚0.3米枕石四塊。中孔石梁長4.8米、寬0.8米、厚0.4米。梁內側鑿槽,中間橫鋪條石14塊,每塊長0.48米,寬0.33米、厚0.14米。邊孔石梁長3.25米、寬0.68米、厚0.4米。橋面南北中間橫鋪條石各10塊,每塊長0.72米、寬0.32米、厚0.14米。全橋排柱、石梁為武康石構筑,石梁之間的石板和兩橋臺夾雜一些青石、花崗石。橋面無護欄,兩邊橋坡踏步均是整塊條石鋪級,東7級,西4級,級寬0.3米,級高0.13米。橋面每一根石梁均是由兩端逐漸向中間增厚,外側鑿成弧形,雖為梁式,但整個橋面猶似拱形,于穩(wěn)厚中透露出逸秀之美,保持宋橋的風貌。
香花橋在當地呼為“香火橋”。其正名和俗稱都與佛事有關!跋慊ā笔且环鹗掠谜Z,與“供養(yǎng)”連之,乃佛教的一種禮敬儀式!跋慊稹敝赶闩c燈火,為供奉佛前之物,引申為供神拜佛之事。據傳在南宋時期,當時該橋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是南有南港,北有北港,兩港西接徐家漾,流至東邊合二為一,構成一個獨腳圩。圩上原有普濟寺院(俗稱麒麟寺),當時香火旺盛,寺院的住持為方便香客進香,用香客所捐的香火錢建造此橋,故又名香火橋。
信息來源:吳江檔案局
八都社區(qū):八都社區(qū)…… 八都社區(qū)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