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安慶市 > 桐城市旅游

桐城市文物古跡介紹

桐城黃梅酒業(yè)文博園
  安徽黃梅酒業(yè)集團近千萬元打造的國家級4A旅游景區(qū)——安徽黃梅酒業(yè)文博園。充分展示了安徽黃梅酒業(yè)集團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和全國任何一家白酒企業(yè)所不可比擬的特點: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黃梅戲文化的豐富內涵。它們與中國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黃梅酒業(yè)獨特和獨占性的企業(yè)文化和產品的內在魅力。步入黃梅酒業(yè),人們在濃濃的徽派建筑氛圍中,品嘗黃梅酒、欣賞“桐城派”、觀看“黃梅戲”,自然景觀與人文文化相互輝映,展現(xiàn)了黃梅酒業(yè)集團企業(yè)文化底蘊和產品品質內涵,讓人流連忘返!盀樯鐣勗靸r值,為員工釀造幸!笔瞧髽I(yè)永恒不變的宗旨,“弘揚黃梅戲文化,成就安徽地產名酒”是全體員工的共同愿景!以中國酒文化、黃梅戲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為企業(yè)的“文化基石”和品牌核心,堅持千年徽酒古法釀造技藝和嚴格的品質保證,黃梅酒將伴著黃梅戲飄香萬里,步入中國白酒先進行列。……[詳細]
2、桐城文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桐城文廟
  文廟,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區(qū)的廣場北端。此廟系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志,飲譽海內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廟建筑的經典,江淮之際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里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筑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桐城文廟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毀于兵亂。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兩代修葺凡十九次,為元明清以來桐城孔的禮制性建筑群。“文革”開始,1966年8月其門樓遭毀,1985年開始“整舊如舊”,進行了第二十次修葺,并立碑銘文以紀。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shù)丶揽椎亩Y制性建筑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詳細]
姚元之舊館
  姚元之舊館,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學內。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號薦青,桐城人,嘉慶進士,畫家,官至左都御史。其舊館現(xiàn)存三組建筑:前樓、東西廂房、后樓。前后樓之間,東西廂房,中成院落,稱為“前院”。后樓后,有長方形院落,稱為“后院”。整個建筑長45.75米,寬20.48米,總面積為936.96平方米。前樓面積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構架保護完好。樓分五開間:明間長6.7米,寬4.25米,面積為28.48平方米,兩側次間,均長6.7米,寬3.9米,面積為26.13平方米,兩外側為稍間,均長6.7米,寬3.85米,面積為25.08平方米,前后走廊均長19.75米,寬1.7米。磚鋪廊面,石砌廊邊,前后廊各有八根木柱,檐柱下漢白玉柱礎,礎上為鼓形,下為六邊形,雕刻四時花卉圖案。金柱柱礎,上圓下方,不施雕飾。各室均板門、板壁、木地板,地板下設氣孔。壁間裝木窗,窗分兩部分:下為……[詳細]
渡江戰(zhàn)役二野司令部舊址
  渡江戰(zhàn)役二野司令部舊址位于桐城中學。1949年二野在此召開師以上干部會議。此系一幢高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東,抬梁式結構,西闊一間,四周設回廊,面積為231平方米。西側有三進瓦房,中有院落,其為“劉、鄧”--南下居所,面積210平方米,F(xiàn)為桐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一幢高臺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東,占地231平方米,抬梁式磚木結構。梁架結構外露,5根碩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與之連結。下為磚石臺基,面闊一間,進深三間,四周設回廊,廊立16根木柱,磚砌墻壁,東設大門,南北墻各設5個券窗,兩邊設門,西墻亦設兩個券窗,四坡屋頂,小瓦鋪蓋,整個建筑保存完好。據《二野大事記》、二野《陣中日記》載:1949年4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在此召開師以上干部會議,鄧小平傳達中央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劉伯承號召部隊“用最大力量,進行渡江作戰(zhàn)準備”。4月17日,劉、鄧向西線部隊下達了21日開始渡江作戰(zhàn)的命令,作出……[詳細]
桐城古城區(qū)
  桐城古城區(qū)為桐城市(縣)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歷史。位于大別山東麓,長江北岸,地處南北交通要塞,206國道(合安公路)、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自其東郊穿過。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龍眠三山,旁挾石河、龍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嬈。古城初名山城,民國時改為孟俠鎮(zhèn),建國后定名為城關鎮(zhèn)。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稱。城中保存完或經修復的古建筑有:宏偉壯觀,體現(xiàn)桐城文化特色的“文廟”;飛檐翹角,體現(xiàn)明清建筑特色的“東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風韻的“告春及軒”;五垛四孔,橫跨龍眠河上的“紫來橋”;幽靜肅穆,仿佛置身仙境的“靜土蓮社”;千年不涸,富有傳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處名人遺存,諸如方學漸的“講學園”,方以智故居“瀟灑園”,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張英、張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遺址,姚鼐的“惜抱軒”及其手植的銀杏樹……[詳細]
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號浮丘,桐城人,明萬歷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施惠政,政聲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師。巡京都,查吏部賣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偽官一百余,不趨權貴,嫉惡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進,前進是門樓,中進面積110.21平方米,明間為堂屋,即“啖椒堂”,長10.3米,寬4.1米,面積42.22平方米,兩側次間,為左右“上房”,均長10.3米,寬3.3米,面積33.99平方米;后進住宅四間,面積122.76平方米,每間長9.1米,寬3.4米,面積30.94平方米。“啖椒堂”西,建“左忠毅公祠”,簡稱“左公祠”。左光斗清直敢言,遭王當?shù),入獄。崇禎初,治王當罪,褒左氏,謚“忠毅”,里人建祠以祀之。祠分三進,前進門樓,中進和后進木構架建筑,青磚墻壁,小瓦屋蓋。中進大殿,乃七架梁加前后破架,構成三間……[詳細]
姚瑩故居
  姚瑩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qū)寺巷內。故居舊時面積廣闊,有廳、堂、軒、樓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紅綠梅、紅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點綴其間。前軒有聯(lián)曰:“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故居東抵大寧寺、南至善慶庵、西齊寺巷、北抵北大街,F(xiàn)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該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進,東西廂房,中間夾一院落,四周環(huán)廊,前后左右對稱排列,布局規(guī)整。故居結構為木構架抬梁建筑。撐拱承檐,槅扇門窗,雕花裝飾。兩坡屋面、青灰小瓦,磚鋪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風格。姚瑩(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號展和、幸翁。師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軍侵華,進犯臺灣。姚瑩奉特旨任臺灣道,加按察使銜,與總兵達洪阿協(xié)力防守,三挫英軍。毀英船,俘英軍百數(shù)十人,繳獲炮械無數(shù),收復失地。清廷聞捷,傳旨獎賞,詔賜姚瑩為云騎都尉,進階二品。敵酋憤臺灣之恥,構詞誣陷……[詳細]
8、吳樾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樾故居
  吳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qū)西后街中段西側延陵巷內,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積較寬,分前廳、后廳、廂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陸續(xù)改建,舊貌稍有改變。今存其幼年書房、臥室等五間平房,面闊19米,進深三間,長5.2米,面積為187平方米。系磚木抬梁結構,兩坡瓦頂,前設檐廊,撐拱承檐。每室前后開窗,上為開啟式豎窗,下為固定式橫窗,寬敞明亮。今西頭一間木窗,仍為原物。室內西山墻掛有吳樾殉難照片。吳樾(1878--1905)字夢霞,一作孟俠,桐城人。自幼治學嚴謹,勤奮自勵。光緒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學堂,廣結愛國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兩江公學,協(xié)辦《直隸白話報》。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北京車站,炸清政府出國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難,年僅二十八歲。時哀世凱督保定,吳樾殉難后,為避牽連,將吳越改名“吳樾”,沿用至今。1913年,吳樾胞弟吳楚扶柩南歸,葬于安慶西門外……[詳細]
9、方以智故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龍眠愚者;法號弘智,字無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九歲能文,二十歲著書數(shù)萬言。以文會友,與陳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議政論文,是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出入禁廷,盡閱內府文獻典籍,常與湯若望討論醫(yī)學、天文等科學。后脫離宦海,削發(fā)為僧,云游各地,著書立說,傾心書畫,娛情山水之間。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粵難”被捕。十月七日,由廬陵押赴嶺南途中,船至萬安惶恐灘,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學、文學、書畫、音韻、天文、地理、律學、醫(yī)藥、物理等方面有系統(tǒng)的研究,他在我國歷史上首次把知識分為自然科學(物理)、社會科學(宰學)、哲學(物之至理)三大類。在哲學上提出“宙(時間)輪于宇(空間)”的見解。第一次提出“合二而一”的命題,揭示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規(guī)律,強調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系,即名“寓通幾……[詳細]
二野渡江司令部舊址
  渡江戰(zhàn)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司令部(簡稱渡江戰(zhàn)役二野司令部)舊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學校園內。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戰(zhàn)室設在中學圖書室內,此系一幢高臺基的近代建筑,面積231平方米,座西朝東,抬梁式磚木結構,下為磚石壘砌臺基。面闊一間,進深三間,四周設回廊,寬1.2米,回廊設16根木柱,墊以四方石柱礎。磚砌隔墻,東設大門,南北墻各設五個券窗,兩旁設邊門。西墻設兩個券窗。梁架結構露明,五根碩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與之連接。屋頂四坡水,小瓦鋪蓋,F(xiàn)辟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館”,向海內外開放。據《二野大事記》和二野司令部《陣中日記》記載:4月15日二野在此召開師以上干部會議。-傳達0七屆二中全會精神,-號召部隊:“用最大力量,進行渡江作戰(zhàn)準備和加政治思想工作”。4月17日,劉、鄧向西線部隊下達了于21日開始渡江作戰(zhàn)的命令,決定所屬三、四、五兵團渡江的部署。4月19日,……[詳細]
張廷玉墓
  張廷玉墓園位于桐城市西北龍眠山腹地雙溪村蒲莊組西半山腰的“鳳形地”,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張廷玉墓園東向略偏南,墓區(qū)以墓冢為中心,其下三層地墁石祭臺扇形展開,上置供桌、香爐、燭臺、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設九級拜臺,中貫神道,兩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馬、文豹、羊、獅、赑屃負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石坊下50米為張氏享堂,享堂前設照壁,上嵌雍正書“調梅良弼”、“贊猷碩輔”石匾。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滴跏荒(1672)生,三十九年中進士?滴醭瘹v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侍講學士、內閣學士、邢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雍正元年(1723)升禮部尚書,次年轉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總裁、太子太保。三年,署大學士事。四年晉文淵閣大學士,仍兼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并任康熙實錄總裁官。六年,轉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七年,加少保。同年,因西北用兵,設軍機房于隆宗門內,雍正任命……[詳細]
12、姚瑩墓
姚瑩墓
  姚瑩墓,位于龍眠山腹地雙溪村小河口“姚家墳山”,系夫婦合墓。墓地面積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東朝西,面向陰山。墓前沿山勢陡坡,以亂石砌成三級拜臺,每級高1米,冢后環(huán)以亂石墓壙,中嵌墓碑,高1米,寬0.6米,為同治元年所立,楷書陰刻:“皇清誥授通議大夫廣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姚瑩(1785—1853),字石圃,號明叔,晚號展和,又號幸翁。桐城人。著名的愛國思想家,桐城派中堅作家。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歷任平和,龍溪,臺灣,武進等縣令。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姚瑩正在臺灣兵備道任上,面對強敵,他積極整軍備戰(zhàn),先后五次擊退英軍侵犯。這是繼林則徐禁煙之后,抗英斗爭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赌暇l約》簽定后,姚瑩被誣,謫四川,貶西藏。咸豐初,授廣西按察使,繼遷湖南按察使。后卒于軍中。其幼承家學,才華橫溢,為“姚門四杰”之一。文風剛健雄直,長于議論。有《中復堂全集》,《東槎……[詳細]
桐城烈士陵園
  桐城烈士陵園,在市城區(qū)西門外求雨嶺南麓。烈士塔前身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門釣魚臺山頂。1962年,桐城縣人民政府改“烈士墓”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烈士陵園的整體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總面積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亂石圍墻,其中一條4米寬林蔭道,通向35級寬闊臺階,直登塔臺。塔臺呈長方形,面積1700平方米,周環(huán)水泥鋼筋欄桿,邊沿 植以翠柏;_為正方形,面積130平方米,四周亦環(huán)以水泥鋼筋欄桿。烈士塔高10米,方體梯形。正面鐫刻“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東側鐫“光榮歸于為國家為人民為革命而英勇犧牲的烈士們”,西側鐫“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永遠為人民所景仰”,系書法家愿安徽省委副書記張凱帆手跡,均行書陰刻。塔后身10米處,為塔臺后壁,中嵌水泥質弧行塔碑一座,隸書陰刻碑文。烈士塔主體建筑宏偉莊重,掩映于綠樹翠柏之中,每年清明節(jié),城鄉(xiāng)人民、學校師生紛紛前來憑吊![詳細]
張英夫婦合葬墓
  張英墓,位于龍眠街道辦事處雙溪村“金雞地”。墓地背枕金雞山,面對“賜金園”,兩側小沖相峙,環(huán)境幽麗。原墓前設祭臺和拜臺,置石制供桌、燭臺、香爐等整套祭具,立石雕翁仲、獅、羊、馬等,對稱排列,布局規(guī)整。墓前有四柱石牌坊一座。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元年御賜碑二方,均為龜座,分立碑坊后。邑人姚鼐有詩云:“千嶂龍眠碧玉圍,雙溪蟠繞玉龍飛。圓堤松響交山閣,山崦花光照澗扉。青草已埋黃閣局,絳霄還振素流衣。衰贏幸與年年會,昏黑猶嫌早命歸!睆堄(1637----1708),字敦復,號圃翁,桐城人。康熙丁未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先后任《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著有《篤素堂文集》、《周易衷論》等書。卒謚文端,雍正即位贈太傅,后與其妻歸葬于此。“文革”期間,墓冢被炸,墓地裝飾物被毀。張英墓為桐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5、金盆墩遺址
金盆墩遺址
  金盆墩遺址,新石器、商周時代。位于桐城市新渡鎮(zhèn)九重村金盆墩村民組,遺址由金盆墩和花園墩組成,東西相距約50米,三灣河位于遺址西側。金盆墩平面呈橢圓形,面積約7000平方米,相對高度約3.5米,屬墩形遺址。遺址斷面暴露文化層中夾雜紅陶、灰陶陶片和紅燒土塊,采集標本絕大多數(shù)屬新石器時代,有楓葉形扁平鼎足,其相對年代應屬薛家崗文化末期;▓@墩遺址位于金盆墩遺址東,平面呈方形,高出四周水田約1.5米,為墩形遺址。遺址地表陶片較豐富,主要分布在東側,采集有鬲足、口沿、器底等標本,有灰陶和紅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等。據采集標本及遺址形狀推測該遺址年代為商周。金盆墩遺址年代較早、內涵豐富,規(guī)模較大,為研究孫家城遺址聚落群和皖西南地區(qū)先秦聚落的變遷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價值,尤其是在金盆墩遺址上發(fā)現(xiàn)的薛家崗文化末期的楓葉形扁平鼎足,為研究薛家崗文化的分布范圍提供了實物佐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