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 > 徽州區(qū)旅游

徽州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潛口民宅
  潛口民宅又名紫霞山莊,坐落于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qū)潛口紫霞峰南麓。清代曾為汪沅家別業(yè),名水香園,咸豐年間(1851-1861年)毀于兵火。1984年起,將原散見于潛日、許村等地11座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護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組成明代村落,定名潛口民宅,它包括山門一套,石橋、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遷復(fù)原過程中,嚴格按照原拆原建、整舊如舊原則,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時貌。山莊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從周圍不同角度,都可以觀賞到完美的建筑形象。整座山莊面積1.72萬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處,亭、橋、樓、閣、廳及內(nèi)部陳設(shè)俱全,重現(xiàn)了明代山莊之風(fēng)貌。山莊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橋、涼亭各1座。1984年動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區(qū)和歙縣各地數(shù)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選拆遷而來。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詳細]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
  安徽省重點文化節(jié)保護單位,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著名風(fēng)景區(qū)黃山南麓,處于“花山謎窟”和“棠樾牌坊群”兩景區(qū)的中心地帶(黃山市徽州區(qū)城區(qū)內(nèi))。1938年1月6日,新四軍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隊和特務(wù)營奉命于2-4月間到達皖南巖寺地區(qū)集中進行組編點驗和軍政訓(xùn)練,軍部機關(guān)設(shè)在巖寺金家大院。經(jīng)過組編訓(xùn)練,1938年4月26日,新四軍召開抗日誓師大會。4月28日先遣部隊從潛口出發(fā),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5月1日后,部隊分批奔赴抗日前線,軍部于5月5日離開巖寺移駐涇縣云嶺。北有延安,南有巖寺。新四軍在巖寺,不僅發(fā)展壯大了隊伍,提高了戰(zhàn)斗力,而且對皖南地區(qū)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大院是一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間兩層的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及前后院落,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軍部機關(guān)及其下屬機構(gòu)衛(wèi)士排、軍需處、參謀處……[詳細]
潛口古建筑群
  介 紹 離開黃山溫泉后乘車下行約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見到,故又稱“紫霞山莊”,系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莊面積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處,形成了今天獨具風(fēng)格的明代山莊。 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蔭秀橋、石牌坊、善化亭、樂善堂、曹門廳、方觀田宅、司諫第、吳建華宅、方文泰宅、蘇雪痕宅等。 蔭秀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為單孔拱橋,它由當(dāng)?shù)啬峁贸鲑Y所建,橋的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雞犬相聞的村莊。 走過蔭秀橋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石牌坊。牌坊正面無題字,只雕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里拿著一支筆,腳上踏著一只方形大斗,“鬼”與“斗”合起來為“魁”,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步出善化亭,順山而上,即見第一座民宅“善堂,又稱耄耋廳,建于明代中葉,此堂是供族中80歲以上的老人……[詳細]
4、下尖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潛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層八角,底層直徑約10米,層層縮小,外觀如錐,俗稱“潛口錐”。塔空心僅兩層,第一層四面砌須彌座,墻上繪有佛像,第二層壁間嵌磚雕媚匾,內(nèi)鐫“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歲,竹溪翁汪道植謹立”。其余五層為實心。現(xiàn)塔檐及頂部已毀。此塔分明下邊大上邊小,因何呼為“下尖塔”?對此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很古很古的時候,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無比。不知哪一年,有條黃鱔精古井為王,興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萬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讓二郎神下界除妖。黃鱔精知道自己沒法跟他較量,便就近鉆進泥潭沙窩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趕山鞭舞得叭叭響,它也不露頭。二郎神一怒,便從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寶物,瞄準(zhǔn)黃鱔精藏身處狠狠刺去。這一刺雖沒刺中黃鱔精的要害部位,卻也讓它受了重傷,流血不止。黃鱔精傷是傷了,但困獸猶斗。拖住下尖叉就往深井里跑,寧死……[詳細]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qū)呈坎村。主要的建筑時代為明初至清末。該村自唐代以來,高官、隱土、巨賈、史志學(xué)家、作家、制墨家、書畫家代不乏人。據(jù)《新安府志》載,僅明代呈坎羅氏官至主簿以上者達110人。該村至今仍比較完整地保存著明代古村落的整體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處。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內(nèi)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處(其中明代民居18處,清代民居2處)。這20處構(gòu)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處祠堂、1處社屋、1處更樓、2處石橋和民居15處。分布在該村方圓0.7平方公里的山區(qū)盆地內(nèi)。文獻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羅氏宗祠,族人祭祖、議事、舉行重大禮制活動的場所。長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記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銜巷交叉口處的鐘英更樓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報時之場所;橫跨眾溪的環(huán)秀橋、隆興橋則是聯(lián)系村東、村西和南向進出該村的交通要道,兩座石橋還是村人游憩休息之所;位于該村五街九十九……[詳細]
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集中地舊址
  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集中地舊址位于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蔭山巷金家大院。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分會,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軍部移駐南昌。隨后,主要領(lǐng)導(dǎo)人分赴各游擊區(qū)傳達中央指示,做好部隊集中改編工作。把由各紅軍游擊隊改名的“抗日義勇軍”等抗日武裝改編為新四軍,組建新四軍的四個支隊。從1938年1月中旬起,項英、曾山、陳毅、黃道、張云逸、賴傳珠等先后到湘贛邊、贛粵邊、閩浙邊向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紅軍游擊隊指戰(zhàn)員,宣傳國際國內(nèi)形勢,并就國共合作、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問題作了動員。當(dāng)時,有些游擊隊干部、戰(zhàn)士對改編不理解,認為改編是向國民黨“投降”,尤其是對“穿國民黨軍服”、“戴國民黨帽徽”意見最大。面對這些思想問題,項英等領(lǐng)導(dǎo)人耐心細致地做說服教育工作,明確指出:國共合作、下山改編是為了國家與民族的生存,不是投降國民黨。雖然我們換了名稱、軍服和帽徽,但我們?nèi)匀皇侵袊伯a(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隊伍……[詳細]
羅東舒祠
  在徽州現(xiàn)存的眾多古祠堂中,“羅東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現(xiàn)在的黃山市徽州區(qū)呈坎村,全稱“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它規(guī)模宏大,營造精細,其建筑融“古、雅、美、偉”于一體,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譽為“江南第一名祠”。四進院落建筑層層升高“羅東舒祠”是羅氏族人為供奉其先祖羅東舒先生而建造的。羅東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學(xué)者。據(jù)羅氏族人介紹,羅東舒幼年時期就聰穎過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隱居鄉(xiāng)間,以耕作讀書為樂。他積德行善,以仁義之心待人,贏得了“黃魯直之才”和“歐陽永叔之賢“的美譽,當(dāng)時的學(xué)者也都尊敬地稱他為東舒先生。對這樣一位備受人們愛戴的先祖,羅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據(jù)說對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廟的禮儀,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見的!傲_東舒祠”坐西朝東,包括照壁、欞星門、前天井、左右兩座碑亭、儀門、兩廡、拜臺、廳堂、后天井、后寢以及南側(cè)的女祠和北側(cè)的廚房、雜院等部分組成,共四進四院,依軸線對稱分布,……[詳細]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位于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洪坑村。該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歷史悠久,官宦輩出,明清為繁榮期。現(xiàn)該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處,進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廟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進士坊、吳氏貞節(jié)坊、吳氏節(jié)孝坊四座。進士坊及兩貞節(jié)坊位村南,跨進出該村入口村道,清代建筑,茶園石砌筑。進士坊為清乾隆二年(1737年)旌表丁巳恩科進士洪本仁而建。兩貞節(jié)坊系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分別為旌表洪憲韶妻吳氏貞節(jié)、洪奕樸妻吳氏節(jié)孝而建。世科坊位于村中,原為祠堂門前坊(建筑已毀),該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系旌表洪坑洪氏一支由此至清光緒400年間各科進士。洪氏家廟坐西向東位于對面山腳,與世科坊東西相望,始建于明,現(xiàn)存為清代遺構(gòu),為洪氏一支祠,由門屋、享堂、寢殿組成。2019年10月7日,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詳細]
9、誠仁堂
誠仁堂
  誠仁堂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當(dāng)?shù)赜址Q“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進、有三個天井組合而成,總占地面積360平方米,建筑面積有700多平方米,為三進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這幢住宅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房主是一對兄弟倆,哥哥叫金文臺、弟弟叫金北臺,兄弟倆在上海開當(dāng)鋪發(fā)跡。三十多歲時,兩人回到家鄉(xiāng)建了這座誠仁堂,因為是金氏兄弟所建,當(dāng)?shù)赜址Q“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進、有三個天井組合而成,總占地面積360平方米,建筑面積有700多平方米。這幢宅子的大門屬于石庫門,采用這種制造方法,不僅可以防盜,而且可以防火、防潮。這幢房子的前進為三間,前檐闌額為大月梁統(tǒng)跨三間,梁托上刻有“福、祿、壽”圖案,左右對稱;中間和后進均為五開間,以顯示大戶人家的氣派。窗欄板上刻有“三羊開泰”和“魁星點斗”。明間為廳,次間和梢間均為廂房,天井兩端均置廡廊,后進兩廊用隔扇門裝飾,兩層共有房間20間。由于徽州山區(qū)森林茂密,氣……[詳細]
蘇雪痕宅
  蘇雪痕宅屬明代中葉磚木結(jié)構(gòu)民宅。該宅平面為凹字形,一脊兩堂(前、后堂),二層樓房。通面闊三間,天井兩傍有廊,樓梯設(shè)于左廊內(nèi),樓下明間為客廳。兩傍為臥室;樓上明間原有香火座,兩傍為臥室。樓下低,樓上高,甚為明顯。樓面是在梁上架閣柵,上鋪樓板,閣柵斷面為方形,間隔30公分,梁架皆穿逗式,用斷面狹長的木材斧斫成略帶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間,表面雖素凈無華,但剖面如琴形,梁身又稍帶曲線,含有裝飾趣味。斗拱、鷹嘴榫及蘆葦墻間隔的做法,體現(xiàn)了徽州明代建筑的特點;⌒螜跅U的做法類似方文泰宅,其構(gòu)圖比方宅簡樸得多,裙板部分采用一板一木次宋元護縫舊制做式。該宅后部檐柱和墻體,前人修繕時已作過更動。拆遷過程中,通過基礎(chǔ)發(fā)掘考證,找到了后墻體前移的根據(jù),同時為解決后廳和后廂房的采光問題,參照與該宅結(jié)構(gòu)相似的歙縣方土載宅,復(fù)原了后天井![詳細]
11、長春社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社
  長春社是古徽州僅存的社屋類公共建筑,該建筑是宋中興年間遷建于此,明中期由羅震孫等人首創(chuàng)捐資,清代時修葺。長春社由門坦、五鳳樓、大堂、祭殿四個部分組成,總面積1100平方米,時為古徽州之最,門首縣掛著藍底金字“長春大社”四個大字,原系蘇東坡所書,可惜那匾在文革期間被毀,大門“五鳳樓”上六只鳳凰造型不一,翹首眺望,加之整體結(jié)構(gòu)的別致活潑,觀之令人耳目一新,欲不能;走進祭殿遠觀一片紅梁、柱等均為紅色,為古代建筑所罕見,梁架之上滿布彩繪,精美絕倫,色彩清晰?繅Φ幕瞎┯型恋厣窦拔骞壬瘢有孫權(quán)之子孫和的坐像,逢節(jié)祭日進貢燒香之人絡(luò)繹不絕。中進莊重古相,全為黑色、黑柱、黑當(dāng)選與末進反差極大,顯示村民祭拜的氣氛非常嚴肅![詳細]
蜀源牌坊群
  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位于古徽州鮑氏聚居村落。蜀源村是古徽州鮑氏聚居村落之一,宋建炎年間建村,有800年歷史。現(xiàn)有古民居建筑32處,位于村口的三座明清石牌坊和村內(nèi)清代民居思恕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座石牌坊由南而北分別為:三間四柱沖天式清代節(jié)孝坊、貞壽之門坊,兩柱單間明代贊憲坊。思恕堂位于村西北街中,由廳堂、居室、門廳、廚房及其附屬建筑組合而成,是清代中后期古民居的建筑精品。蜀源牌坊群和思恕堂有著徽州古村落文化的豐厚積淀,是博大精深的“徽學(xué)”的研究的良好素材。反映了古徽州先民的生存狀態(tài)和思想追求,是研究古代鄉(xiāng)土文化的重要個例,是“徽州古建三絕”中牌坊和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2019年10月7日,蜀源牌坊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節(jié)孝坊、貞壽之門坊。保護范圍:坊基礎(chǔ)外,東、西各10米,南50米,北至門坊外3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40米,南50米,西20米,北20米。(2)……[詳細]
13、曹門廳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門廳
  曹門廳原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毀,現(xiàn)存門廳五間及廊廡。通面闊19.75米,進深12.5米,平面呈凹形,中間為天井水池。闌額上加用補間鋪作,以櫨斗出雙抄五鋪作,一跳頭并出45度斜拱承檐槽,以代令拱。拱頭卷殺分瓣蒼勁有力。該廳不但在覆盆礎(chǔ)、梭柱(斷面橢圓形)、斗拱、雀替等構(gòu)造式樣上體現(xiàn)明中期特點,而且在一些構(gòu)件上沿襲了宋、元以來的禪宗樣古法,如把大斗凹角刻作凹人的海棠瓣,宋法稱為訛角斗;有的在大斗下加墊板,古稱照板等。該廳不但在復(fù)盆礎(chǔ)梭柱、斗拱,雀替等構(gòu)造式樣上體現(xiàn)了明中期的特點,而在一些構(gòu)件上沿襲了宋、元以來的“禪宗樣”古法![詳細]
14、義仁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義仁堂
  義仁堂又稱程家祠堂,原坐落在歙縣溪頭鄉(xiāng)湖岔村靠后山的高地上,坐面朝東。2001年拆遷移至潛口民宅清園內(nèi)集中保護。清早期磚木結(jié)構(gòu)一層砌明造廳堂建筑。通面闊11.8米,進深19.66米,占地面積232.05平方米。該祠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至今已有346年歷史,該祠三間兩進,規(guī)模不大,它是家族融合與家族祭祀等重大活動的重要場所。門前豎立四根方形石柱,柱間裝有欞星門,兩側(cè)裝飾清水八字墻。大門裝飾抱鼓石一對,莊嚴肅穆。屋面正脊兩端裝飾鰲魚(龍吻),寓意出人頭地,多子多孫,整個建筑莊嚴樸實,具有廳堂建筑的美感,又具有家族融合、聚會所要求的親切感![詳細]
15、金紫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紫祠
  金紫祠俗稱“金鑾殿”。時代為明代。系古徽望族潛口汪氏宗祠。宋隆興二年(1164年)賜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遷于現(xiàn)址,嘉靖、萬歷時擴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該祠坐北朝南,通進深達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由南至北依次為:牌坊、三源橋、欞門、戟門、碑亭、儀闔、露臺、馳道、回廊、享堂、寢殿。寢后配有坐西朝東之汪華公廟,為祭祀汪氏先祖越國公汪華而建。現(xiàn)存建筑為金紫祠坊、戟門、碑亭、后寢及汪華公廟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遺址尚存。保護范圍:東3米至水渠,南牌坊外5米,西圍墻外5米至糧站倉庫,北圍墻外3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10米,西、南各40米至巖黃公路,北15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