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渭南市旅游

渭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渭華起義紀念館
  渭華起義紀念館位于陜西省華縣高塘鎮(zhèn)南渭華起義革命舊址內,1988年5月1日成并對外開放。先后隸屬華縣教育局、華縣文化局、華縣文物旅游局。館址所在地渭華起義司令部,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初為廟宇,后辦為高塘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學堂,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改為高塘小學,成為當時高塘地區(qū)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和培養(yǎng)鍛煉、教育黨的革命干部的熔爐,是當時中共華縣縣委辦公所在地,渭華起義中,軍委、司令部、陜東特委等方面的負責人曾在這里聚會、運籌帷幄,指揮革命斗爭。1957年5月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4年開始,渭華起義革命舊址開始實施全面修復工程,與此同時,紀念館積極開展籌備工作,于1988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館占地8757平方米,建筑面積1590平方米。建館以來,紀念館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聯(lián)合各級黨史及相關部門,對渭華起義的史實、歷……[詳細]
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在梁帶村周代芮國墓地遺址基礎上建成,2018年2月14日正式開放。對外展出青銅器、金器、玉器等798件珍貴文物。韓城梁帶村周代芮國墓地從2004年考古發(fā)掘以來,共發(fā)現(xiàn)兩周時期墓葬1300座,其中諸侯墓8座,出土2萬多件珍貴文物。芮國(芮,漢語拼音ruì,同瑞),是西周、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縣,另有說法在陜西省大荔縣朝邑鎮(zhèn)南方。經(jīng)過專家考古發(fā)現(xiàn),確定陜西省渭南市韓城市昝村鎮(zhèn)梁代村為芮國墓地,并不能算是諸侯國。 周成王在位時正式建立芮國,國君被稱為芮伯,曾在周王室擔任司徒的職務。 春秋時期,秦穆公滅亡了芮國!妒酚洝で乇炯o》記載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滅芮國。而《路史》記錄了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滅芮國的說法。-后,芮國君主宗室以國為氏。 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2月……[詳細]
3、潼關古城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潼關古城
  潼關,從始建至唐代,兩經(jīng)遷徙,三地設防,城池多變,設施不一。東漢初期,廢棄位于河南靈寶縣的函谷關,漢獻帝先后遷關于河南新安及弘農(nóng)衡山嶺,又于建安年間,遷關于潼關上南門外,即今港口鎮(zhèn)楊家莊、城北村一帶。潼關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況志書缺少記載。從其遺跡看,東起原望溝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溝東岸。東西兩面臨溝,地勢平坦而廣闊。南北朝時,北周閔帝宇文覺在此打敗東魏大將竇泰后,改潼關為“潼谷關”。隋大業(yè)七年(611),將潼關遷于南北連城關間的坑獸檻谷(今港口鎮(zhèn)禁溝口附近)。隋亡后,唐朝仍在此設防約八十年。唐天授二年(691),再資助遷關,移近黃河(即今港口鎮(zhèn)的舊城址),建有關樓,城外開挖塹溝。宋、金、元三代,潼關城址未變。。明代,將城池擴大,設潼關衛(wèi)。洪武九年(1376)將關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東、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約16米,南與東南一隅,是順山勢之高下,削成垛口,高達30多米……[詳細]
4、司馬遷祠墓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遷祠墓
  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zhèn)的韓奕坡懸崖上,始建于西晉永嘉4年。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位。司馬遷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可謂山環(huán)水抱,氣象萬千。壯觀的自然形式和秀麗的風光,映襯出司馬遷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的業(yè)績。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東北方豎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漢太史司馬祠”六個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經(jīng)太公廟至岔道口,坡南有平臺之地,建有新遷的元代建筑“禹王廟”、“彰耀寺”、“三圣廟”等,現(xiàn)已辟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馬遷德高如山,世人至為敬仰,從此迤邐而上,牌坊-“河山之陽”四字,語出《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走完99級臺階登道就進入了祠院,祠院大門-“太史祠”寢宮,古柏參天,環(huán)境幽靜,置身其中,如登青云,……[詳細]
5、黨家村古建筑群 AAAA
黨家村古建筑群
  黨家村古建筑位于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zhèn)。黨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初名東陽灣,后更名黨家灣、黨家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起擴建,劃出民門、二門、三門住區(qū)與發(fā)展區(qū),清代擴建,為防匪盜,筑上寨沁陽堡。其居住居民主要為黨、賈二姓族人。黨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東西走向呈“寶葫蘆”狀,村南有泌水繞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勢。全村結構由巷道組成,主巷東西向穿村而過,次巷、端巷與主巷連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斷面凹形,交通與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樓為磚砌方形三層閣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設施的了望樓。仿木磚雕節(jié)孝碑樓,雕制精美,建造獨特,是黨家村磚雕代表作品。村東南有文星閣風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層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層內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觀各層都有磚雕牌匾。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詳細]
6、豐圖義倉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位于在陜西省大荔縣城正東17公里處朝邑糧站大院內。豐圖義倉是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的一座民辦倉庫,是我國目前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該倉由晚清朝邑趙渡人,清朝著名理財家“救時宰相”閹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建成,于光緒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當時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解放后一直由大荔縣朝邑糧站使用。豐圖義倉的主體建筑是一座以磚結構為主的窯群式倉城,外觀酷似一座古城。倉庫建于倉城墻體之內,環(huán)內城一周排列窯洞58面,每窯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倉城外又圍有土筑寨墻,墻外有城壕。倉寨占地4.5萬平方米。北倉城上中部建有倉樓一座,為紫陽倉祖朱文公祠。城內所有建筑均為清光緒年間所建。豐圖義倉是一座以儲糧為主要功能的建筑,又具有堅固的安全防御系統(tǒng),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具有防御性質的軍事建筑。在利用地形和倉城建筑設計方面,確有許多獨到之處:將倉置于城墻墻……[詳細]
唐睿宗李旦橋陵
  唐睿宗李旦橋陵唐睿宗橋陵位蒲城西北約十五公里處的豐山(唐時稱為“橋山”,又稱“蘇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寢。橋陵以豐山為陵,在山腹開鑿地宮,并在四周建造陵墻。豐山氣勢雄偉,蜿蜒如巨龍盤峙,登頂南眺,平野遼闊,一望無垠。陵穴高出周圍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諸峰環(huán)繞,山勢巍峨,蔚為壯觀。唐睿宗橋陵建成于大唐立國近百年的開元盛世,這時國力強盛,社會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藝術造型力求展現(xiàn)富貴氣象的宏大、壯麗,陵墓建制高大宏偉。唐睿宗橋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并稱為唐代陵墓石刻藝術之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個皇帝,高宗李治第八個兒子,武則天的第四個親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在位8年,正式執(zhí)政只有兩年半的時間,所以歷史對這個人做出了很公正的評價,雖無建樹,但能洞察形勢,在險惡的政治斗爭中急流勇退,三讓天下,一讓母親武則天,二讓兄長李……[詳細]
8、堯頭窯遺址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堯頭窯遺址
  陜西省澄城縣堯頭鎮(zhèn)有一處國內罕見的民窯群遺址,面積達4平方公里,制瓷歷史長達千年。清代民國時期,堯頭制瓷業(yè)到達鼎盛,“堯頭窯”燒制的碗、盆、罐、甕等民間陶瓷器具粗樸耐用,行銷多省,名聲遠揚。時至今日,堯頭窯遺址仍有保存較完整的古窯30余座、古民居75處,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tài)古窯址遺址群,被稱為“中國原生態(tài)陶瓷的活化石”和“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天然民窯博物館”!叭珖攸c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堯頭窯從唐朝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堯頭窯遺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對研究中國古窯陶瓷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被譽為古瓷窯原生態(tài)活化石。中國民俗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勒之林稱堯頭陶瓷為“黃河之精、華夏之靈”。……[詳細]
唐憲宗李純景陵
  唐憲宗李純景陵唐景陵位于蒲城縣城西北7公里的金幟山,是唐憲宗李純陵墓,景陵依山建陵。李純是唐朝第十二個皇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了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大歷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位以后,經(jīng)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圣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jīng)驗,比較注重發(fā)揮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chuàng)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并駕齊驅、相提并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生平李……[詳細]
10、澄城縣城隍廟 AAA
澄城縣城隍廟
  澄城縣城隍廟位于縣城西門口,最早建于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F(xiàn)存城隍廟為明代嘉靖二十八年所建,有樓三座,一主樓二側樓,共立于高臺之上,均為梁柱式木結構建筑。中間主樓高17米,用32根柱子架梁疊木而成,其中10根為通天柱,內頂為八卦藻井,繪飾“火焰寶珠”圖案,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面寬五間,有平座攔桿,樓內下有樓梯,上有空中回廊,登樓可觀四方。東西兩側各有十字歇山頂方形樓一座,各用16根柱子構建立體,比主樓矮小,秀麗精巧,如翼凌空。三座樓頂均施碧琉璃瓦,飛檐下有斗拱,各樓回挑角有鍵鈴?雌饋黼m然陳舊灰暗,但不失精美漂亮,只是周遭環(huán)境和這三座樓及不協(xié)調。城隍廟神樓,又稱樂樓,因廟前舊有神樓兩座,俗稱鐘鼓樓。鐘鼓乃古代樂器,古時候每當初一、十五或過廟會時,人們就要擊鼓敲鐘奏縣樂,祭祀敬神,后人取古樂祀神之意,故名樂樓。據(jù)記載,該樓肇建于唐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廟前舊有神樓兩座,俗稱鐘鼓……[詳細]
11、北營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營廟
  北營廟位于陜西省韓城市金城辦金城大街北段西側。金兵入陜,駐兵于此,共設五營,此為北營,故名之。廟為金代所建。戲樓亦初建于金,經(jīng)歷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留有金元大額枋,覆盆式柱礎等早期形體。枋額及斗拱等部構架多為清代重修所改制。北營廟為主祀關帝的廟宇,坐北面南,總面積1160平方米,現(xiàn)存主體建筑過殿、獻殿、寢殿、戲樓,附屬建筑有西偏殿及道院的東廂房和北房,布局緊湊,戲樓木雕極為華麗,為元代遺存。主體建筑,前后獻殿、寢殿通連,形成一體。前獻殿,單檐卷棚懸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兩椽栿。面闊五間,進深3.75米,當心間3.50米,次間3.30米,稍間3.25米。后獻殿,單檐硬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前檐金柱一排四根。面闊五間,明次間面闊與前獻殿相同,稍間與次間相同。寢殿,單檐歇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斗栱五鋪作,出雙抄,重栱計心造,前檐柱頭是一根通長的柱額,額下作綽幕枋,殿內金柱前……[詳細]
倉頡廟景區(qū)
  倉頡廟景區(qū)倉頡廟景區(qū)位于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鎮(zhèn)境內,是為紀念中華漢字始祖?zhèn)}頡而建。景區(qū)內有倉頡廟和中華倉頡碑林。倉頡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可考歷史,現(xiàn)存有以元、明、清為主的古建筑群,精美壁畫19幅,珍貴碑刻16通。尤其是被專家譽為“綠色國寶,活著的文物”的四十余棵千年古柏環(huán)繞于廟,與山東曲阜孔廟、橋山黃帝陵之古柏群并稱為中國三大古廟古柏群。中華倉頡碑林位于倉頡廟東側,內有碑亭六座,碑廊四道,立有倉頡鳥跡書28個字和常用字衍化碑及全國著名書法家為倉頡廟題詞碑。碑林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華漢字史館,再現(xiàn)了當年倉頡造字的過程,展示了漢字的衍化史![詳細]
良周秦漢宮遺址
  良周遺址良周遺址位于陜西省澄城縣劉家洼鄉(xiāng)良周村北,為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遺址。遺址中心區(qū)為一壕溝環(huán)繞成長方形,此范圍內遺跡密集,出土遺物較多。其東部偏北有一座建筑基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較大。遺址范圍內發(fā)現(xiàn)有多處柱礎石,另見有云紋瓦當、磚及大量瓦礫。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記,在璧紋空心磚、滴水磚和鋪地磚上有“宮”、“與天無極”等字。良周遺址作為秦漢時期關中地區(qū)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的大型宮殿的代表性遺址,對研究秦漢時期關中地區(qū)的行宮布局、宮殿結構及其用途有較高歷史和學術價值。良周秦漢宮景區(qū)位于澄城縣王莊鎮(zhèn)良周村,距縣城30公里,西北有高聳的壺梯山,東北有宏偉險峻的杜公山,屬黃龍山脈與洛水之間的山前沖積扇形黃土臺塬,地勢開闊、較為平坦,曾是秦漢時主要的練兵場。秦漢宮殿遺址是一處面積巨大、內涵豐富、保存完整的秦漢大型宮殿建筑遺址,于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詳細]
14、蒲城考院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城考院
  蒲城考院博物館以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蒲城考院為館址,蒲城考院位于陜西省蒲城縣城關鎮(zhèn)東槐院巷27號,面積為6600余平方米?荚海冀ㄓ诠饩w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由當時在任縣令張榮升和邑紳商建,以解決小考都要搭考棚進行不便之宜;平時則作為省巡視來時歇息的“行轅”,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過去的考院也就是蒲城縣招待所。因此,工程質量要求很高,均由當時的能工巧匠來承建。考院座北朝南,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從現(xiàn)在的大門往后,基本保持了當年的風貌。院內木刻、石刻、磚雕精湛,豐富多樣,就大門外“八”形磚墻刻有“鳳凰展翅”、“金雞報曉”、“猿猴攀枝”、“老鼠拉葡萄”等富有濃厚民間色彩的圖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迎二門是一道可啟閉的木版影壁,繞過寬敞的磚鋪甬道兩邊是過去文生考試的地方,舊稱“號舍”,對稱共二十四間。庭院盡頭有一圓門,門上南北各書寫有一磚雕匾額,南書“騰蛟起鳳”,北寫“紫電青霜”隸書大字,意要考……[詳細]
楊虎城將軍紀念館
  楊虎城將軍紀念館座落在蒲城縣縣城東槐院巷29號,原系楊虎城將軍1934年秋所建的宅院,1983年11月辟為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楊虎城將軍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蒲城縣孫鎮(zhèn)甘北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里,早年投身舊民主主義革命,在陜西靖國軍中先后任師長、軍長,曾任陜西省主席、國民黨五中全會中央常委。1936年與張學良將軍發(fā)動“西安事變”,促進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被蔣介石殘殺于重慶,終年56歲。解放后,公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原。紀念館分東西兩院,東院為正院,南北長75米,東西寬10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從前向后,分門廳、兩側外廂房、大廳、女廳(帶卷棚)、兩側內廂房、后樓等;西院為花園、南北長50米,東西寬10米,建筑面積258平方米,從前向后有門房、花園、書房、兩側廈房和后上房等。建筑系關中地區(qū)傳統(tǒng)的磚木結構、花窗格門,制作精良,浮雕講究,油漆鮮亮,色澤明快,秀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