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巴中市旅游

巴中市文物古跡介紹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得勝鎮(zhèn)得勝社區(qū)居委會,清初兵燹被毀,康熙元年(1662)修復(fù),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從渠縣云游到此掛塔為僧,賣產(chǎn)、化緣擴寺,歷時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發(fā)動宣達戰(zhàn)役之前,其總部在北山寺召開了各軍以上領(lǐng)導(dǎo)干部會議,研究部署作戰(zhàn)方針和計劃,亦為革命舊址。該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門、前殿、正殿、后殿、廂房、禪房組成復(fù)式三進四合院。整體建筑占地面寬50米、進深40米,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臺梁混合結(jié)構(gòu),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為歇山頂,廂房、禪房為懸山頂。山門前有11級踏道,山門面闊3間14米,進深1間2.4米,通高5.13米,檐高4.85米,廊寬0.96米。山門左側(cè)為禪房,一樓一底,面闊5間15米,進深2間5.3米。第一天井長11.8米,寬5.9米。上11……[詳細]
水寧寺石窟
  水寧寺石窟位于巴中市城東37公里的水寧寺鎮(zhèn),是古代巴蜀通往漢中的古道,即“米倉道”的必經(jīng)之處。現(xiàn)處于巴中至通江、達川公路的三岔口上,有巴中至達川、通江的公路橫穿鎮(zhèn)前。在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以前此地稱始寧縣,因位于南北交通的要道上,當時是這一區(qū)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水寧寺舊稱“始寧寺”,古寺今已無存,而寺前沿水寧河兩岸約500米的石巖上至今仍有盛唐造像38龕316軀。其中最精彩的當數(shù)位于原寺后山崖上的1-9號龕,此九龕均鑿于盛唐,堪稱巴中現(xiàn)存窟龕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藝術(shù)價值者。1號龕為雙重龕,外方內(nèi)圓。龕內(nèi)東方三圣立于正壁,藥師佛居中,左手托藥缽,右手執(zhí)錫杖,額上有毫光,面相豐圓,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侍立左右,體態(tài)婀娜。內(nèi)龕外側(cè)二力士形象勇猛,作搏斗狀。龕楣兩角各雕一身飛天飄舞于朵朵祥云之中。2號龕為釋迦說海像,l釋迦左右立迦葉、阿難二弟子及二菩薩、二力士。外龕兩壁立供養(yǎng)人,內(nèi)龕二天……[詳細]
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
  此碑林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南完山頂,占地7萬多平方米,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龕摩崖造像、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相毗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教育基地。整個碑林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lǐng)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和張國燾紀念像園;劉伯堅烈士紀念像園;碑林長廊;楹聯(lián)長廊;川陜蘇區(qū)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吳瑞林將軍紀念碑;紅軍陵園;奉獻碑;標牌碑;觀景臺共十大碑區(qū)。安放有“殲六”戰(zhàn)斗機一架及“二七”高炮兩門。共嵌立石碑3388塊,刻紅軍英名10萬。其中紅軍將士個人紀念單碑2666塊;楹聯(lián)碑500塊、1000幅。立個人紀念單碑的紅軍將士分布在29個省、市、區(qū),中有元帥1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18人,大將3人,上將28人,中將86人,少將360人,夫妻紅軍138人?倘擞⒚o念碑的9.6萬人中,有省軍職948人,地師職2998人,1927年至1937年犧……[詳細]
24、董家祠堂
董家祠堂
  董家梁祠堂位于恩陽區(qū)司城辦事處董家梁,距今時間100余年,是研究古代孝道文化的實物見證。初到董家祠堂,乍一看并不覺得這是一個有100多年歷史的建筑,只有兩側(cè)房檐上斑駁的雕花能證明它經(jīng)歷了多年的風(fēng)雨。正面青磚砌墻,墻上四扇窗戶裝上了幾塊玻璃和鋼棍,大門兩旁的兩盞燈籠顏色鮮艷……董家祠堂是個小四合院,院中間有一個小天井,天井正中是一個甬道,甬道兩旁的兩個花臺上肆意地生長著一些植物。甬道前方的正堂墻上,掛著10塊牌位,牌位上方掛著三塊匾牌,上 書“積厚流光”等文字。正堂的墻面,被白色涂料粉刷過,上方的橫梁、檁子上繪著彩色的花草鳥獸,只不過顏色已經(jīng)很淡了。正堂里的地面干干凈凈,一角放置著蒸籠、木桌等物。據(jù)介紹,董家祠堂建于清朝同治時期。在封建時期,祠堂主要是用來懲罰家庭里那不孝子的。如果家庭里有誰不孝敬父母、長輩,家庭里主事的族長就會召集家庭各大房的房長到祠堂開會,商議如何懲罰不孝子。一般情況下,……[詳細]
南江米倉古道
  南江米倉古道年代:秦至民國2012年,南江米倉古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截賢驛棧道及橋樁孔保護范圍:棧道及橋樁孔外延50米(包括河谷和山巖上部)。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2、寒溪河棧道及橋樁孔保護范圍:棧道及橋樁孔面外延50米(包括河谷和山巖上部)。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3、官倉坪(又名巴峪關(guān))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4、古琉璃關(guān)保護范圍:各石刻本體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5、斷渠遺址保護范圍:東至明月村村道公路,南至南江鎮(zhèn)第六小學(xué)北面圍墻,西至省道S101,北至斷渠遺址斷裂帶邊沿。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北外延100米。6、蒲澗太子洞石刻保護范圍:洞口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7、接龍橋保護范圍:橋本體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8、二洞橋……[詳細]
黑馬山墓群
  四川黑馬山墓群位于巴中江口鎮(zhèn)五一村,坐西向東,分布在長100米,寬30米,面積3000平方米的坡地上,共有墓葬3座,均為夫妻合葬墓。M1李在明墓,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M2李映元墓,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M3李坤元墓,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其中M2李映元墓由土冢、墓碑、碑、牌坊、字庫、桅桿組成,土冢呈橢圓形,長4.2米,寬3.9米,高3.4米,塚前立石質(zhì)三樓牌樓式墓碑,高4.99米,寬4.5米,四柱三開間,碑左右兩側(cè)為八字形儀墻,高2.46米,寬4.8米,儀墻前相向而立碑2通,高2.93米,寬1.01米,厚0.87米,碑外側(cè)為塋墻,高1.6米,墓碑中軸線前3.88米處立五樓牌樓式牌坊1座,四柱三開間,高6米,寬4.4米,牌坊左右兩側(cè)與塋墻相接,牌坊前2.6米處左右兩側(cè)立密檐式六邊形三層字庫2座,通高2.36米,牌坊正中前2.6米處為山門1座,四柱三開間,高3.73米,寬……[詳細]
小新場獨善橋
  地址:通江縣草池鄉(xiāng)嘉禾寨村一組陳家河該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東北——西南走向,橫跨于陳家河上,為5孔石拱橋。橋長64.12米、寬5.8米,距河面高8米,橋面用板石鋪成,橋欄用條石砌成。橋東北端石梯右側(cè)的自然巖石上立有“同治六年歲次丁卯年季春下浣吉旦”石刻建橋記事碑,其文可識者大意為:“上通秦漢,下達巴蜀,而兩山逼狹……每值天雨淋漓,山水漲發(fā),臨流者誰不為之哀嘆。翁佘君鳳林者,久欲獨立捐資修橋,事未舉而先逝!逼渥幽袑W(xué)、俊魁、文生、炳煥、必揚等繼父志,毅然捐資成其大功。“因系獨家捐資,鄉(xiāng)人以獨善名之!豹毶茦蛳掠31米處,有跳礅橋一座,按一步一個的距離安置石礅,共39礅,全長40米,石礅高1.31米、寬0.58米。橋東南端有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孟冬月所立六棱形石柱碑1通,上陰刻建佛頭河跳蹬橋碑志,碑左側(cè)約10米處,在距地表3.2米的自然巖石面上刻一半圓形淺龕,龕內(nèi)凸雕一獸頭,雙……[詳細]
平昌長安古道
  米倉古道,是穿越米倉山連接陜西漢中與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條線路,分別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巖河、東河河谷到四川。幾條線路均需翻越川陜交界的米倉山,所以通稱米倉古道。《辭!1979年版載:“米倉道,在今陜西南鄭縣,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jīng)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陜?nèi)胧,多出此道。米倉古道的第一條路線:即歷史稱謂的漢中古道(又稱長安古道),是“米倉古道”在今平昌轄地的統(tǒng)稱。它是米倉古道的第一條也是最東面的一線。所謂漢中古道,即是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jīng)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現(xiàn)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記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平昌西興鄉(xiāng)天堂村北1.5公里處,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書刻的高1.18米、寬0.7米、筆畫寬0.9米的“長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鎮(zhèn)的清……[詳細]
通江千佛巖石窟
  通江千佛巖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縣諾江鎮(zhèn)千佛村,石窟雕鑿于唐龍朔三年(663年)至開元七年(719年),前后歷時56年。共有造像54龕,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寬53米的白砂巖石正面和左側(cè)。正面28龕,盛唐雕造;左側(cè)26龕,初唐雕造。整個造像群由凈土變、天龍八部、說法圖、七級佛塔、千佛屏等龕組成。主要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大勢至、四佛、三世佛、藥師佛、護法力士、供養(yǎng)人、樂伎等。龕形有方形龕、雙重檐龕、拱形龕等;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淺浮雕、線刻和鏤空雕刻手法。千佛巖石窟規(guī)模宏大,裝飾華麗,雕藝精細,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時期的簡樸,又有盛唐時期的風(fēng)韻,是研究唐代服飾、美術(shù)、彩繪、雕刻、建筑等的珍貴實物資料。特別是高3.7米的七級浮雕佛塔龕和四佛并坐龕,前者人字形直斗重疊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門楣石上的線刻外,是僅有的例證,是研究建筑歷史和建筑藝術(shù)的寶貴實物資料。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
  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城東40余公里的沙溪鎮(zhèn)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緬懷紅軍將士,在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旁修建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烈士墓”,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親自設(shè)計并題寫碑名、繪制圖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紅軍烈士7823名,是中國唯一一處紅軍為戰(zhàn)友修建的陵園,也是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為紅軍烈士陵園親筆題詞,1988年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2年民政部批準更名為“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紀念館,為仿川東北民居建筑風(fēng)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積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紅軍文化傳播基地和廉政教育平臺。館內(nèi)用8個展廳按照“輝煌征程、戰(zhàn)地血花、忠魂千秋、豐碑永存、將星璀璨”5個單元進行陳……[詳細]
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巴山游擊隊紀念館位于南江縣桃園鎮(zhèn)北七公里鐵爐壩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類文物保護單位,是光霧山重要的旅游景點。巴山游擊隊是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前組建的一支留守川陜革0據(jù)地的正規(guī)武裝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這支隊伍在劉子才、趙明恩等的領(lǐng)導(dǎo)下,活動在以南江縣桃園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戰(zhàn)斗5年之久。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由厘金局遺址、廣場、主題雕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史跡陳列館、巴山游擊隊趙明恩烈士墓、綠化帶七個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230多平方米,設(shè)計為“指揮部原貌”和“居民舊貌”兩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跡陳列室110多平方米,設(shè)計為“紅四方面軍主要領(lǐng)導(dǎo)人和活動區(qū)域”“巴山游擊隊戰(zhàn)斗史及主要領(lǐng)導(dǎo)人”“桃園新貌”三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及資料83件;主題……[詳細]
平昌漢中古道
  所謂漢中古道,從字面上看,即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jīng)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在古時候,中原進蜀道路崎嶇,攀崖鑿壁,歷經(jīng)艱險,正如李白詩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F(xiàn)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紀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在平昌境內(nèi)古代題刻尤多:如西興鄉(xiāng)天堂村北1.5千米,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書刻的高1.18米、寬0.7米,筆劃寬0.9米的長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鎮(zhèn),清光緒(1883)廖綸題書的群山開路讓人行及《石峽頌》:天開靈奇,重巒疊嶂,崗抱雙環(huán),路開一線,樹老石懸,竹修煙暗,宿鳥晨飛,流螢夕璨,水匯岷江,云連秦棧,劍閣夔門,東西相間,玉壘銅梁,秀分厥半,拾級連登,置身霄漢。由此可以說明古代的平昌境內(nèi)有中原進蜀的古道。保護范圍:從江口鎮(zhèn)古王家沱碼頭—漢中路—龜碑灣—醫(yī)藥公司—白頂寨,全程長11,000米,以寬0.6米……[詳細]
33、天官府遺址
天官府遺址
  天官府遺址在今響灘鵝項嶺后,大松坪側(cè),背靠文星寨,面向鰲頭溪一塊寬闊的地面上(人稱大屋基),有一處具有三重院、四十八個磉礅的遺址,這就是明朝中晚期“吏部天官”韓國顯的宅第遺址。從遺址布局看,府第是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三院”中式仿宮殿建筑。前后院稍低,中院偏高。布局協(xié)調(diào),錯落有致,雅觀別致,小巧玲瓏。院外豎雙斗華表兩座。據(jù)當?shù)厣蟽奢吚先酥v:跨入府第大門進入外廳,乃一斗拱型廳堂,中豎一塊黑漆鎏金屏風(fēng),上鎏“文星疊秀,鰲水流環(huán)”八個大字。府第周圍,花木扶疏,紅墻隱現(xiàn)。遠遠望去,松綠柏翠,熠熠生輝。昔因韓天官上 書“抑豪強,裁冗員”的主張,得罪權(quán)貴,壯年即被“致仕終老”。后無病逝于府第之中。可惜其宅第,于嘉慶初“白蓮教”散兵違令將其付之一炬。現(xiàn)僅存四十八只雕花磉礅(一只可作一水缸)和如小山一樣的瓦礫,其余已無跡可尋了。天官一生清貧,死后葬“魁星梁”下,墓無任何奢華裝飾。即如此,還被盜過二次。為此……[詳細]
蒲大義將軍墓
  蒲大義將軍墓位于喜神鄉(xiāng)大龍村,坐東南朝西北,為蒲大義夫婦墓,蒲大義于1933年參加紅軍,任華北軍區(qū)四十五旅旅長,昆明軍區(qū)炮兵副司令員,昆明軍區(qū)副參謀長和云南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副司令員,1961年晉升為少將,此墓葬分布在面寬4.49米,進深7.03米的坡地上。土塚呈橢圓形,長3.8米,寬2.6米,高2.4米。墓碑高3.26米,寬2.8米。墓碑為圓首碑,墓碑上刻人物、動物、花卉圖案。墓碑前0.9米處左右兩側(cè)立須彌座四角攢尖頂碑亭二座。碑亭通高2.63米,碑身邊長0.33米,基座長1.03米,寬0.73米,高0.53米,碑身四面刻詩文。墓碑正中前1.9米處立須彌座圓首紀念碑一通,紀念碑高2.8米,碑身寬0.88米,厚0.23米,基座高0.65米,紀念碑正面刻“蒲大義將軍紀念碑”八字,左側(cè)刻“威名著黎城四十余功勛昭后代”,右側(cè)刻“德生布南疆三千膠林悼先烈”,落款為明軍區(qū)司令部 一九七三年,上部刻國徽圖案……[詳細]
唐芝福墓
  唐芝福墓位于元石鄉(xiāng)雙山村,該墓為唐芝福夫婦墓,坐西南朝東北,分布在面寬10.9米,進深22.7米,面積247.43平方米的坡地上,由土冢、墓碑、儀墻、牌坊、響堂、山門、塋墻組成。土冢呈橢圓形,長6.8米,寬3.9米,高4.4米,五樓牌樓式墓碑,高5.4米,寬4.5米,四柱三開間,分上下兩層,下層四柱施抱鼓,明間刻墓志,上部掛匾并刻文,兩次間為格紋、雕花石門;上層辟亡堂,堂內(nèi)施墓主人生平事跡;墓碑上雕刻人物、花卉圖案10幅。碑左右兩側(cè)為八字形儀墻,高3.6米,寬3.77米,五柱四開間,仿青瓦屋面,末端與塋墻相接。墓碑前正中5.6米處為牌坊,高4.3米,寬3.8米,四柱三開間,單級單檐,四柱前后施抱鼓,左右次間雕刻石板封門,楣、柱刻花卉、人物圖案,匾刻文,兩側(cè)為塋墻,與外塋墻相接。牌坊前7.5米處為山門,高2.9米,寬2.4米,拱形頂,前后施抱鼓。兩響堂各面寬10.9米,進深5.6米至7.5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