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佛為明代燒制,儀容莊重,體態(tài)豐滿。此像通高為二點四米,在明代瓷像上,稱得上是比較少見的珍品。該像身高一點七四米,盤膝間的寬度為零點九四米,胸寬零點八三米,頭部長零點三八米。整體比例適當,儼如真人。自腿至肩,有小佛十五排,大小相同,均為座式,每排小佛數量各異。其座為蓮臺,高零點七二米。座上蓮瓣四排,底排為十一瓣,以上皆為十二瓣,合計四十七瓣。每蓮瓣的長寬皆為十八厘米,上附小佛九個,共計四百二十三個。加上散布身上的小佛,全部數量不少于一千個。瓷佛共分三節(jié),盤膝至胸部為一節(jié),胸部上及頭又為一節(jié)。其用料是帶磁性的鐵骨泥,所上釉質為白色,略帶淡黃。此像系根據《梵綱經》“一花一世界,千葉千如來”意而作。其名為“毗盧遮那佛”,略稱“盧舍那佛”。佛書《大乘義章》里有佛具法身、報身、應身三身之說。此像即為報身佛。拔云山庵在峨縣城北的雙福鄉(xiāng)境內,后更名為瓷佛寺。1975年,在七佛殿蓮座上供出,為掩飾其身含接……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