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門樓、前院、后院、東西廂房、大殿、中庭、戲樓組成,保存較為完整。鄭氏祠堂歷史悠久,保存完整,規(guī)模較大,對研究清代建筑以及鄭氏家族歷史具有一定的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河南省新鄭市辛店鎮(zhèn)馱窯村。石券5孔窯洞,坐北面南3孔,坐西向東2孔?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具有革命傳統(tǒng)的新鄭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春,八路軍皮定鈞、徐子榮部密禹新獨立團在團長沈甸之率領(lǐng)下開赴風后嶺地區(qū),建立抗日根據(jù)地,成立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領(lǐng)導新鄭、密縣、禹縣三縣部分地區(qū)的抗日工作,因此抗日民主政府又稱為新密禹……[詳細] |
劉禹錫墓位于滎陽市鄭上路與博文路交叉口東南方向的狼窩劉村高地上,古稱檀山。墓冢坐北面南,冢高約7.5米,周長約20米。據(jù)民國《滎陽縣志》載:“劉禹錫墓在檀山!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0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滎陽行依托劉禹錫墓,滎陽市0修建了一座AAA-人文景觀主題文化公園——詩豪園。園內(nèi)建設紀念場館4座,建筑面積1600㎡;湖體3處,占地面積約2.5萬㎡;廣場3處,占地面積為1.8萬平……[詳細] |
馬溝遺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馬溝村南的高臺地上,東、南、北三面環(huán)水,為五星水庫上游,屬溱水支流,西臨馬溝村皇帝嶺自然村,地勢由東向西逐步升高。遺址東西535米,南北465米,基本呈長方形,總面積250000萬平方米。在遺址的西北角有一條南北向水泥村路,在路東側(cè)的斷崖上,可見厚約0.3至0.8米文化層,夾雜有大量的陶片和紅燒土;在遺址東部有一條南北向人工取土形成的壕溝,在壕溝東側(cè)的斷崖上,可發(fā)現(xiàn)多處灰坑……[詳細] |
嵩山抗日工作站舊址位于小關(guān)鎮(zhèn)口頭村第16村民組關(guān)帝廟窯洞內(nèi),口頭村位于小關(guān)鎮(zhèn)東南方向,屬于丘陵地區(qū),地勢隱蔽。1944年1—4月國民黨38軍副連長孫克明帶兵駐防口頭,他是一名地下黨員,結(jié)識了傾向抗日、作風正派的口頭保隊副張良貴,向他打聽嵩山周圍地形,民情。5月上旬,孫克明趁38軍向洛寧撤退之機,隱藏40箱-,上太行山參加了八路軍,此時,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指示,派部隊挺進豫西,抽調(diào)一批河南籍或熟悉豫……[詳細] |
鑒忠堂寶謨樓(接旨亭)位于新鄭市新建路辦事處向陽街西接旨胡同。據(jù)清康熙四十一年《新鄭縣志》載:“鑒忠堂寶謨樓遺址(補載)按:明穆宗賜高相國拱所建,在城內(nèi)東街道北!备吖鞍耸缹O高海勤先生回憶,鑒忠堂寶謨樓上層建筑在清代被毀壞,民國時期知名人士田雙林等人保護古跡,把扒掉的磚放在八卦洞內(nèi)。屋頂和墻體全用青磚砌造,中間隆起,四邊呈下垂貌的穹窿拱形建筑,面闊三間8米,進深7米,高約10米。正面辟一門,高2米……[詳細] |
楊林冶鐵遺址位于登封市徐莊鎮(zhèn)楊林村至孫橋村一帶馬峪河北岸的臺地上,該遺址中心位于孫橋三組村民宅院的東部和北部,東西長約3000米,南北寬約100米,面積約三十萬平方米,區(qū)域內(nèi)散布著大量的當時冶鐵遺留下來的鐵渣、碳渣,1984年文物普查時在李樓村西約500米處的一塊臺地上的地堰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灰坑,坑深約3米,寬約2米,坑內(nèi)有灰土、鐵渣,當時溶鐵水用的筒壁上有當時鐵水結(jié)成的板塊遺存。2008年第三次文……[詳細] |
龍?zhí)端挛挥诘欠馐旋執(zhí)端麓澹F(xiàn)存主要建筑清代中佛殿,進深三間,單檐硬山式建筑。整個大殿東西長13米,南北深12.97米,面積為165.61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方形。內(nèi)柱配置采用減柱造,殿外前檐下施單昂三彩斗拱;原安裝的格扇門窗已更換,僅有痕跡,前檐柱礎(chǔ)為束腰覆蓮、鼓形柱礎(chǔ),石雕圖案細膩精致。殿頂前后坡為黃色琉璃瓦,正脊兩面磚雕大朵牡丹和游龍等圖案,二端置大吻,造型優(yōu)美別致,突出了清代的建筑特點和精雕細……[詳細] |
宋家溝口遺址位于登封市中岳辦事處、寺里河與奈河交匯處北岸的臺地上,遺址中間略高,南部稍低,上世紀五十年代文物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遺址東西寬250米,南北長3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從遺址內(nèi)新店通往華樓的田間生產(chǎn)路兩側(cè)地堰上可明顯看出文化層和灰坑的堆積,文化層厚約1—2.5米,內(nèi)涵較為豐富。在路東耕地的地表內(nèi),撿到有少量陶片,遺址西部被新店至華樓公路挖去部分外,其他部分保存較好。整個遺址均為耕地。從采……[詳細] |
馬固王氏宗祠建于明神宗萬歷年間(1575年),創(chuàng)建人王汛。占地二十七畝,F(xiàn)存房子十八間,整體為明代建筑格局。正宮兩進,東西廂房,門樓、影壁俱全。碑刻二十余通,含有宋代蘇頌所撰的王田墓鋕,“狼吞日”的雕塑影壁。宋元明清的神道碑。王氏宗祠坐北向南,由主院和西跨院兩個四合院組成,中間不用圍墻分隔,可自有貫通,只在兩院外圍做圍墻以分內(nèi)外。主院整個布局明朗均稱,以中軸左右分列,主殿座中,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和……[詳細] |
玄都觀位于登封市潁陽鎮(zhèn)安寨村東路北臺地上,玄都觀又名潁陽觀,是嵩山著名的道觀之一,始建年代不詳。據(jù)觀內(nèi)碑文記載,北宋得到皇室的重視,金代名道邱處機曾在此做法傳道,名聲大振,清雍正七年對觀內(nèi)的玉皇殿進行重修。玄都觀現(xiàn)存完整的院落一座,保存有清代建筑玉皇殿一座,東西順山房各一座,宋至清代石刻六品。大殿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硬山灰筒瓦蓋頂,出前檐。檐下置四根木柱,兩山墻各置有磚雕須彌座式墀頭,明……[詳細] |
李家門中岳行宮位于登封市石道鄉(xiāng)李家門村西南臺地上,建于何時無考,明、清曾重修。該宮坐北朝南,現(xiàn)存完整的院落一座,現(xiàn)存大門一座,正殿一座,東西順山房各一座等。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出前檐,硬山式,灰筒瓦蓋頂,前檐下有小八角青石金柱兩根。正殿:硬山式,灰筒瓦蓋頂,脊飾為游龍圖案,兩端置有大吻,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內(nèi)前后置單步梁,梁下各有金柱四根。殿前有月臺,月臺下正中有青石臺階五踏,臺階下有磚鋪……[詳細] |
李氏民居地處鄭州西北部的邙山余脈地帶,位于古滎鎮(zhèn)鎮(zhèn)內(nèi)。李氏家族世代為官,原占地面積南北長約70米,東西寬30米,后被拆除一部分,現(xiàn)存部分保存較好。保留房屋有上房,東、西廂房等。上房東西長15.5米,寬5.8米,為五間三層樓,其中底層為地下室,硬山式建筑,正脊筒飾連枝花卉浮雕,垂脊為雙復式花脊,屋面覆小板瓦,墀頭為精細磚雕牡丹圖案,其工藝采用減地凸雕手法。下層明間置青石鋪門石、青石門砧、青石門檻和青……[詳細] |
孔氏家廟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古滎鎮(zhèn)南街路東,周圍為居民區(qū)。該家廟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歷千年,是宋真宗趙恒欽命留守王羽騰為唐代兵部尚書左丞孔戣、國公孔緯督建的家廟;亦是孔氏家族后代守墳奉祀和祭祀先祖的家廟。時有祀殿三間、前戟門三間、前欞星坊門一座,廟內(nèi)有書院一所、正房三間、左右廡六間、二門一座、前門一座,構(gòu)設端偉、繪飾華煥,《志》載為時之當?shù)刂笥^。明弘治初年(1490左右)和嘉靖……[詳細] |
當陽橋位于登封市石道鄉(xiāng)后河村東,北約3公里為當陽山,東約300米為羅坡村,南為閆坡村,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當陽橋坐北面南,橫跨于潁河支流后河上,為磚石結(jié)構(gòu)拱券橋。當陽橋建成于1960年3月,全長約28米,高約8.4米,寬約4.08米,由五個大小相同的拱券組成。橋上南北兩側(cè)有磚砌女兒墻,墻厚約0.4米,高約2.1米。女兒墻東西兩端自上而下減磚砌,立面呈梯形。其外壁頂端飾有疊出檐,檐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