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民橋 位于虞山鎮(zhèn)李橋村與張壩村交界之福山塘上。因明尚書李杰居此,又名李家橋。明弘治間都御史侶鐘建。因江潮沖刷,幾經興廢,今橋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上相廟僧實明募建。單孔拱橋,東西走向,花崗石砌筑,矢高5.8米、中寬3.5米、橋堍寬5.2米、跨徑10.6米,全長25.5米。東西兩側金剛墻上分別鐫“大清乾隆歲次壬辰啞僧實明募建”、“壬辰年重建造,啞僧實明募建”。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詳細] |
梅李劉神堂位于梅李鎮(zhèn)東街109號。據《梅李鎮(zhèn)志》載:供劉、季、周、金四神,故又名“四神廟”;另據當地居民相傳,劉神堂是沿街鄉(xiāng)鄰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劉錡(1098-1163)的地方。何時創(chuàng)建已無考,清初曾重建,太平天國時被毀。清光緒己丑年(1889)里人募捐重建。為平房,磚木結構,共兩進,計10間。主屋檐有三國故事精細木雕照枋。照枋雕刻精美,體現了當時江南木雕技藝水平。于2006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詳細] |
南天門古關帝廟前山門位于新浦區(qū)花果山鄉(xiāng)花果山南天門北側,現在是南天門小學。前山門通高約3.5米,寬1.3米。據地志和碑刻記載,古關帝廟建于明萬歷年間,是明三元宮的附屬建筑。南京東南大學潘谷西教授鑒定,前山門依然保持著明末的建筑風格。在我市的古代廟宇建筑中,南天門古關帝廟前山門是康熙七年大震后僅存的最早建筑。它對研究古代建筑技術提供了實物資料,對研究抗震防震有重要的科學價值。1982年公布為連云港市……[詳細] |
茶壺店遺址[湯泉街道龍山居委會茶壺店組�周�區(qū)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7000平方米,高約5米,文化層厚4米左右。1958年發(fā)現。出土遺物有夾砂紅陶鬲,夾砂紅陶甗,細繩紋夾砂黑陶鬲,夾砂紅陶細繩紋缽,素面泥質紅陶罐,黑皮陶大圈足,幾何印紋陶罐等殘片。屬周文化遺存。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常熟人民抗日自衛(wèi)隊成立舊址位于梅李鎮(zhèn)塘橋村周家宅基,始建于民國初期。該房屋坐北朝南,白墻灰瓦,磚木結構,為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主體建筑面積160平方米,建筑有部分是明清兩代石質構件,院內有水井一眼。2018年,為保護紅色遺產,梅李鎮(zhèn)投資300多萬元對該建筑進行了整體修繕,今年又投資80萬元打造“常熟人民抗日自衛(wèi)隊紀念館”,修建后的周家宅基目前已成為弘揚革命精神、宣傳常熟人民抗日斗爭歷史的重要場所,……[詳細] |
虞山城垣遺址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為抵抗倭寇侵犯,由時任常熟知縣的王鈇籌資率眾重建。建成后,城周長約5000余米。高2丈4尺,基寬8尺,并建城門7座。迄清代,城基變化不大并屢有修葺,民國間,亦曾修,但有改建或拆除。建國后,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被陸續(xù)拆毀,僅剩目前的殘存城垣。城垣遺址對研究明代的城垣構造及規(guī)格和常熟的城墻歷史及其發(fā)展軌跡具有重要意義。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詳細] |
拂水橋位于城區(qū)西門外甸橋村三星村的山前塘上。原名福慶橋,因正對虞山錦峰之拂水巖,故改拂水橋;又因是山前塘上西向第三座橋,俗稱“三條橋”。明萬歷間姚宗儀編纂《常熟縣私志》曰:“名福慶,俗呼三條橋!苯駱蛳祮慰坠皹,南北走向,青石夾花崗石砌筑,矢高4.6米,中寬3米,全長約30米。枕石上鐫“福慶橋”三字。始建年代不詳,據其石質及形制,當為明代,重建于清代中期。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竇村隸屬于南京市江寧區(qū)麒麟街道,位于江寧區(qū)麒麟街道青龍山腳下,是一個古村落。村名為竇村,可兩千多村民沒有一個姓竇的。這個“竇”字,在南京話中有“聚集”之意。村口立了一塊的碑,上刻竇村古戲臺,為1984年11月古戲臺被立為江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的一塊碑。戲臺建于明朝,戲臺很高,柱子描龍繡鳳,石壁上的飛鳳、翠柏、孫猴兒搗蜂窩、張果老倒騎毛驢等石雕依然清晰,栩栩如生。竇村古戲臺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六朝建康都城遺址位于玄武區(qū)漢府街、大行宮南京圖書館、白下區(qū)游府西街小學,時代為東吳—南朝。六朝建康都城遺址是六朝時期建康城的遺跡,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六朝建康都城遺址于2012年3月20日,公布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48年,侯景之亂時,侯景入臺城,南梁的前朝宮闕,大都成為灰燼。南陳時,加以修葺。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后,下詔將建康城的宮殿、陵園及城垣廬舍皆數蕩平。六朝舊跡,無一幸存![詳細] |
覽勝樓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玄武湖公園梁洲東北部,又稱湖山覽勝樓,始建于六朝,最早為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為觀看水軍訓練而建,以后南朝歷代皇帝相繼沿用,至南唐時則改作湖山覽勝之用。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由新軍統(tǒng)制徐紹楨重建,以作為邀集文人雅士聯吟結社之處。覽勝樓為兩層的方形樓閣,建筑面積175平方米,重檐攢尖頂上覆以綠琉璃瓦,內懸居正所書匾額,登樓可一覽玄武湖和鐘山勝景。覽勝樓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中統(tǒng)局”常熟縣室舊址位于城區(qū)紫金街36號,民國建筑!爸薪y(tǒng)局”常熟縣室成立于1945年9月,為國民黨在常熟的“中統(tǒng)”特務組織,1946年2月搬遷至此?h室中除了主任、督導外,設有總務、組訓、情報、偵行等股及一個警衛(wèi)班,下設沙洲、大義、練塘、滸浦、支塘、西塘橋及南門等中心組,在城區(qū)東門及福山、東唐市等地建立了小組,廣泛地進行情報搜集,破壞我革命組織的活動。于2011年6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徽州會館 原址在城區(qū)西莊街,2007年遷建至常熟市古里鎮(zhèn)文昌街。系清代中期寓居常熟的徽州商人集資購地而建。光緒間曾大修。原占地約10畝,圍以高墻,內筑廳堂、月河、石橋、假山諸景觀。有河道可通尚湖,并可借景虞山,景色優(yōu)美。民國后漸圮。今存房屋三進。第二進之正廳,坐北朝南,通面闊及通進深均約13米,檐高8.5米,木構用斗栱及月梁,墻上有?祲蹐D案磚雕。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游文書院“四照堂” 位于城區(qū)書臺公園內常熟市書畫院。系雍正三年(1725)糧儲道楊本植所建,后屢次重修增建。光緒二十八年(1902)書院改辦常昭學堂,后改名常熟公立高等小學西校,宣統(tǒng)二年(1910)停辦,F房三間,坐北朝南,硬山頂,通面闊18.2米,通進深7.8米,中間為一廳堂,即“四照堂”,抬梁式,木構用月梁。游文書院舊址現為石梅小學及常熟市書畫院。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華陽橋位于沙家浜鎮(zhèn)華陽村橫街東頭,跨金莊浜,俗稱金莊浜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2004年重修。南北走向,今橋系單孔拱形,拱圈用縱聯分節(jié)并列式砌置法,花崗石砌筑。矢高4米,中寬2.9米,跨徑8.9米,全長24.5米,兩堍各設27級踏步。橋楣上題額“華陽橋”三字,東西兩側明柱各鐫一副楹聯。該橋整體結構保存完整,有著濃郁的常熟古橋梁的風格。于199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涇堂龐宅 位于城區(qū)南涇堂。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現存主體建筑四進,建筑面積776.87平方米。第一、二、三進均為單層硬山頂,第一進由左、中、右三部分構成,通面闊和通進深分別為22.6和5.1米。第三進為雙層硬山頂,其前東西兩側為雙層廂樓,與第二進一起構成了四合院式,通面闊和通進深為19.7和8.0米。第四進通面闊和通進深為17.6和6.4米。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