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塔在附城銅嶺,在主要的公路旁邊,十分醒目。據(jù)說它是明朝萬歷年間當?shù)厝嗽、袁?yīng)文所建,他們是當時的解元,也就是科舉當?shù)氐谝幻,象唐伯虎那樣有名的人物,而且后來也上京考中了進士。他們當時建塔是因為當?shù)赜袃蓷l流經(jīng)這個地區(qū)的河總是泛濫,所以建塔以鎮(zhèn)之。這銅嶺離峽山七八里,受到東江潮汐的影響,為大水口,所以按古時風俗是必須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來鎮(zhèn)壓錢塘潮一樣的道理。這個塔到1935年重建過一……[詳細] |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zhèn)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有四百余年歷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賜進士官拜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及舉人彭禮(官拜通山縣都諭)合力籌款建成。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是家族的圣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由于缺乏資金,建筑期歷時十八載。宗祠座東北向西南……[詳細] |
石龍中山紀念堂位于石龍鎮(zhèn)中山公園內(nèi),GPS坐標:北緯23°0646.3,東經(jīng)113°5107.4,海拔高程5米。紀念堂坐北向南,為二層磚木石結(jié)構(gòu),后改鋼鐵金字架。長42.2米,寬26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紀念堂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1934年由石龍鄉(xiāng)民集資興建,1937年落成。1925年2月,為討伐盤踞在東江地區(qū)的軍閥陳炯明,廣東革命政府組織了第一次東征,因石龍水陸交通發(fā)達,商貿(mào)繁榮,靠近廣……[詳細] |
蠔崗貝丘遺址位于南城勝和蠔崗村,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貝丘遺址,距今約5000年,是東莞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保存面積650多平方米,作為在市區(qū)中心發(fā)現(xiàn)的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也較為罕見。在考古發(fā)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殘件,發(fā)現(xiàn)紅燒土活動面、房子、墓葬、灰坑、溝等重要遺跡。墓葬0土了兩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遺骸,蠔崗貝丘遺址因此被專家譽為“珠江三……[詳細] |
新基莫氏祠堂位于東莞市麻涌鎮(zhèn)新基村的八宅坊,坐西向東,三進五開間硬山頂建筑,長120米,寬20米,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前院1600平方米,全用石柵欄圍著。這么宏偉的宗祠可能是東莞最大的。相傳莫氏宗祠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1572-1620)。殘存的墻壁畫處,有“民國37年重修”幾字。最近一次重建是2006年。 莫氏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發(fā)祥于肇慶。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詳細] |
莞城旨亭街8巷2、4、6號,是連在一起的三進“三間兩廊”清代民居,看似普通,里面卻走出了一-古和古文大師——容庚。本月20日,這三間小屋將熱鬧非凡。經(jīng)過對其原貌復原,這里將作為容庚故居紀念館重新開門迎客,成為反映東莞歷史的標志性建筑。紀念館里將展出49件容庚的書畫及-用品,全部展品都是容庚子女的私人收藏,十分珍貴。不過由于故居比較潮濕,出于對文物保護的考慮,在此展出的都是復制品,容庚書畫及-用具真……[詳細] |
明東莞金鰲洲塔位于東莞市萬江金鰲洲村。塔處江心陸洲,三面環(huán)水。平面為八角形,外觀九級,樓閣式磚石塔。各層置腰檐與平座,穿壁繞平座式階梯,高50.95米。塔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天啟四年(1624年)落成。清康熙年間曾重修,至四層,工半而停。乾隆二年(1737年),因塔傾圮而重修。1989年維修。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雁田抗英舊址位于鳳崗鎮(zhèn)雁田村,包括鄧氏祠堂和抗英炮臺舊址。鄧氏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間,是雁田鄧族為紀念南宋皇姑趙氏而建。該祠坐北向南,三間三進,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結(jié)構(gòu),面寬15米,進深34米,二進為三間三樓牌坊?褂⑴谂_舊址,位于雁田村南邊望恢嶺上,為土炮臺,炮臺和戰(zhàn)壕環(huán)繞整個望恢嶺頂。1899年,雁田人民在武進士鄧輔良的率領(lǐng)下,以東羅新廳為抗英指揮部,組織義軍,購置武器,在雁田南邊望恢嶺上修……[詳細] |
牛眠埔洪仁玕避難遺跡位于東莞塘廈鎮(zhèn)牛眠埔。牛眠埔洪仁玕避難遺跡含永培書室遺址、福音堂、鼎和堂、張彩廷紀念碑、張聲和夫婦墓。咸豐二年(1852年4月),洪仁從香港喬裝成“算命先生”潛回內(nèi)地,匿居東莞牛眠埔村友人張彩庭家,永培書屋擔任塾師達一年之久.后復喬裝離村,再度赴港.(事后,張彩廷也因掩護干王脫險有功,任戶部尚書,稱六千歲,授于黃緞一幅.)福音堂,建于1919年,從屬洪仁避難遺跡.解放前主要用于……[詳細] |
云崗古寺位于東莞石排埔心村,相傳建于宋朝,是東莞境內(nèi)唯一一處擁有明清重修題記的古建筑。歷經(jīng)千百年,云崗古寺一度破敗,幾次重修,還被改造為社學,成為教書育人之地。云崗古寺旁邊有一間洪圣宮,供奉廣利洪圣大王。洪圣大王是南方沿海地區(qū)信奉的海神。云崗古寺門枕石雕刻裝飾精美,梁架柁墩裝飾麒麟、魚龍等雕刻,是東莞市境內(nèi)迄今發(fā)現(xiàn)唯一的有明、清兩代題記的古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價值。洪圣宮的第一進和第二……[詳細] |
朱執(zhí)信紀念碑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zhèn)朱執(zhí)信公園(原海軍醫(yī)院)邊,為了紀念朱執(zhí)信,抗日名將蔣光鼐在虎門人民南路建立朱執(zhí)信紀念碑,民國十二年(1923年)年立,,用光面花崗石砌成。碑上有胡漢民于民國二十年手書的碑名和民國二十一年撰書的碑文。文革時被造反派填塞碑銘,1986年修繕復原,F(xiàn)己擴建為“執(zhí)信公園”。1990年,朱執(zhí)信紀念碑由東莞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詳細] |
燕嶺原是東莞這里明清時期的古采石場,有些象廣東最著名的蓮花山的形成原因,樣子也很象。石料為水成巖紅石,經(jīng)數(shù)百年開采殘留下來許多的石壁、石柱,呈暗粉紅色,當?shù)厝朔Q之為十八間房。石壁上有光緒十六年(1890年)孫爽題書的摩崖石刻---咸欽燕嶺四個楷書大字,每字大0.1平方米。以上石刻現(xiàn)保存完好,有一定的書法藝術(shù)價值。有詩曰:文卿大雅,心廣體胖,結(jié)廬燕嶺,萬物靜觀,池魚逐荔,花鳥口啼紅,千林明月,疊嶂清……[詳細] |
廣深鐵路石龍鐵路南橋舊址位于東莞市石龍鎮(zhèn)。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筑廣九鐵路廣州—深圳段,英國修筑九龍—深圳段,1911年全部筑成通車。線路由廣州站向東南,在石龍越東江及其支流,經(jīng)樟木頭,抵深圳市,過深圳橋到香港九龍,長179公里,是大陸與香港聯(lián)系的唯一鐵路線。廣九鐵路可以說是聯(lián)系粵港兩地的生命線。解放前至今,香港大部分的物資都是依靠大陸供應(yīng),而廣九鐵路是供港物資的主要運輸通道。廣深鐵路石龍南橋在……[詳細] |
康王廟位于東莞市石排鎮(zhèn)橫山村上寶潭自然村,又名靈應(yīng)祠。據(jù)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靈應(yīng)祠碑記》記載,康王廟始建年代不詳,雍正年間、道光八年(1828)、光緒十四年重修。原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廟宇,后擺放康王神像,始稱康王廟。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至初九抬康玉出巡,民眾活動豐富多彩。平時逢初一、十五,其他鄉(xiāng)民到康王廟參拜,進香者甚多。廟為三開間三進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頂,抬梁穿斗混合結(jié)構(gòu),寬12.7米,……[詳細] |
道滘大墳俗稱萬人墳,位于東莞市道滘鎮(zhèn)金牛坊村北。清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末抗清英雄張家玉與道滘東莞義軍首領(lǐng)葉如日等率軍在道滘抗擊清兵,殉難者數(shù)千,張家玉的祖母、母、妻、叔、妹等親屬數(shù)十人也為清兵慘殺,鄉(xiāng)人將眾遺體合葬于此,故稱大墳。道光六年(1826年),道滘舉人葉安濟牽頭,捐得白銀千多兩重修大墳,并砌上花崗巖石板,同時親撰“大墳”等三通碑刻。1987年道滘政府曾撥款維修,并安排……[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