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長春觀AAA 長春觀位于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hú)山(蛇山)中部,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為歷代道教活動場所。稱“江南一大福地”。觀內(nèi)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chuàng)始人重陽祖師門人邱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該觀始建于元代,為邱處機門徒所建,以紀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龍門宗的創(chuàng)始人丘處機(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號長春子)在元軍南下時“一言止殺“濟世救民之勸德。始稱“長春觀”。長春觀歷史悠久……[詳細] |
三烈士亭在武昌解放路南端,原清湖廣總督署大門前(今武昌造船廠東門內(nèi))。1911年10月8日,武昌起義的機密泄露后,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fù)基、楊洪勝3人在執(zhí)行任務(wù)時先后被捕,1911年10月10日凌晨被殺于此。1931年在烈士就義處修建紀念亭。1956年進行維修。武昌造船廠擴建時將亭劃進廠區(qū),1981年遷建于距原址20米處,保持原亭形式。亭為木結(jié)構(gòu),八角切尖頂,亭額匾為“三烈士亭”。亭內(nèi)立“彭劉楊三烈……[詳細] |
閱馬場孫中山銅像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大門前,矗立著一尊孫中山銅像。孫中山銅像身著中國傳統(tǒng)服裝長袍馬褂,左手持有禮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襯紅樓懸掛著的十八星旗,莊嚴肅立,持重安詳,目光炯炯,與黃興拜將臺遙遙相望。武昌孫中山銅像建于1931年8月,通高約6米,像高約2.4米,像座占地約20平方米。像底座為銅質(zhì),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長方形的漢白玉石。正面原鐫“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詳細] |
施洋烈士陵園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洪山南麓,方圓28畝,南望石牌嶺、北枕東湖風景區(qū)、東陵武漢大學(xué)、西接黃鶴樓,正處武珞路繁華鬧市地段,整座陵園由烈士牌坊、瞻仰廣場、紀念碑、烈士墓和紀念館五個部分組成。施洋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大律師、早期工運領(lǐng)袖、共產(chǎn)黨員施洋烈士而建的。施洋,1889年出生于湖北竹山、早年結(jié)業(yè)于湖北法政學(xué)校、大律師,任武漢公會副會長;1922年由早期共產(chǎn)黨人的領(lǐng)袖許白昊、項德。椨ⅲ┩窘椤[詳細] |
拜將臺,位于武昌閱馬場首義廣場南端,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舊址遙遙相望。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效漢劉邦拜韓信為將儀式,在此筑臺拜將,任黃興為戰(zhàn)時總司令。故此地有“拜將臺”之稱。1928年,辛亥首義同志在此修紀念亭。1948年,因亭毀改建紀念碑,F(xiàn)紫紅色水磨石紀念碑乃1955年武昌區(qū)人民政府改建,F(xiàn)拜將臺的紀念碑北向,正面鐫刻“拜將臺辛亥首義鄂軍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總司令在此授印”,……[詳細] |
抱冰堂位于武昌首義公園蛇山東端中部,進首義公園大門后見岔路走右邊,兩分鐘便到。原址是湖廣總督張之洞訓(xùn)練新軍的指揮所。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張之洞調(diào)任軍機大臣離鄂,1909年夏,其在鄂軍界的門生、僚屬集資建成此堂。(其學(xué)界門生集資同時建了“奧略樓”,1955年修建長江大橋時拆毀)。這年10月,張之洞辭世,以此堂存作紀念。因張之洞晚年自稱“抱冰老人”,取《吳越春秋》“冬常抱冰,夏還握火”語意,……[詳細] |
孫中山先生紀念碑位于武昌首義公園內(nèi)的蛇山南麓。與辛亥首義英雄烈士雕像相鄰。1928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三年后,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同人為紀念孫中山的革命偉績,在武昌蛇山西段興建了“總理孫中山先生紀念碑”與紀念堂,由當時辛亥首義公園的經(jīng)理夏道南和首義傷兵代表何正方監(jiān)造?谷諔(zhàn)爭時期,蛇山西段上的“總理孫中山先生紀念堂”被毀,紀念碑則幸免于難。1955年因建武漢長江大橋,該紀念碑被遷移到陳友諒墓……[詳細] |
北伐獨立團烈士陵園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洪山東部南麓。1926年北伐戰(zhàn)爭中,以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又稱葉挺獨立團)在攻占武昌城的戰(zhàn)役中,共產(chǎn)黨員、一營營長曹淵等191名官兵壯烈犧牲。北伐軍攻克武昌城后,為紀念攻打武昌城犧牲的將士,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批準中共獨立團特別支部的建議,將停放長春觀的烈士靈柩葬于洪山。1927年初,由葉挺主持修建烈士墓。立碑刻有“國民革命軍第四……[詳細] |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南麓首義公園內(nèi),與辛亥革命武昌首義英雄烈士雕像、孫中山紀念碑水平依次排開。由湖北省暨武漢市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七十周年紀念大會于1981年主持修建。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碑頂建筑式樣,用麻石砌成,坐北朝南,高11米,底座12.96平方米,臺基平面300平方米。碑身正面鐫刻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題寫的金色大字“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詳細] |
李書城舊居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武珞路51號。是李書城1932年前后在武漢任職期間的公館。武昌蛇山南坡,緊鄰一條小徑向里走,曲徑盡頭有一座兩棟相連的中西合璧式兩層樓房,樓前大理石銘文寫有:“此處是李書城在1932年任湖北省建設(shè)廳廳長、民政廳廳長時的寓所!背錾诤睗摻睦顣牵1882~1965),23歲追隨孫中山,與黃興并肩戰(zhàn)斗過,參加過討袁、-戰(zhàn)爭。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幫助胞弟李漢俊發(fā)起中共建……[詳細] |
九女墩在東湖西北岸。相傳太平天-占領(lǐng)武昌時不少獲得解放的婦女參加起義。后清軍反撲,于城郊大肆-,有女兵九人,不為敵威所屈,在此英勇抗擊,壯烈犧牲。鄉(xiāng)人將其遺骸合葬于此。時為避清政府-,故不稱墳而稱墩。建國后,加以培修,在崗頂墓前建有70平方米的層臺,周有護欄,南有36級臺階,中立雄偉紀念碑,上鐫-、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張難先等所寫碑記和題詞。碑頂懸掛銀鈴,風振鈴鳴,配以拍岸怒濤,頗具當年女英雄……[詳細] |
武昌一紗廠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臨江大道。隨著湖北布、紗、絲、麻四局相繼建成,湖北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近代紡織工業(yè)體系,成為華中最大的紡織業(yè)中心。1914年,漢口商務(wù)總理李紫云,邀約巨商程棟臣、程佛瀾兄弟等人合股籌建武昌第一紗廠。1919年建成投產(chǎn),全廠有8.8萬紗錠,300臺布機,占地12723平方米,建筑面積44720平方米,是當時華中最大的紡織廠。舊址內(nèi)的百年鐘樓,原是武昌第一紗廠辦公樓。這是一座……[詳細] |
田桐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洪山南麓。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蘄春人。曾任武昌起義戰(zhàn)時總司令部秘書長、中華革命軍湖北總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江漢宣撫使。墓坐北朝南,墓冢用花崗石砌筑,圓形穹窿頂,高2.8米,直徑約3米,冢周圍有高1.2米的紅砂石砌筑圍墻。該墓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庚子革命烈士墓在武昌洪山東部北麓山坡上,進省軍區(qū)八一路北門即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為反對慈禧-,以求改良中國政治,自立軍準備在漢口起事。事泄,首領(lǐng)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遭清廷殺害,唐才常等7位烈士被草葬于洪山北麓。1912年4月孫中山來鄂,為了表彰自立軍的歷史功績,安撫烈士遺孤,將唐才常等21位自立軍烈士合葬于此,立“鐵血精神庚子革命烈士之墓”石碑,并建陵園。庚子烈士墓座南朝北,依山而……[詳細] |
辛亥首義發(fā)難處工程營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紫陽路234號,清宣統(tǒng)三年(1911)。1911年10月10日晚,駐扎這里的新軍工程八營官兵按照革命黨人制定的起義計劃首先發(fā)難,打響了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第一槍。舊址建筑建國初僅存三棟磚木結(jié)構(gòu)平房,每棟長38.5米,寬14.8米,2門18窗,F(xiàn)已改造為兩層樓房。1987年立武昌首義發(fā)難紀念碑。(第一批)……[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