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茨山巖畫AAA 具茨山巖畫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與許昌市交界處的具茨山,新密市、新鄭市登封市與禹州市四縣級交接處,具茨山巖畫在新密的分布范圍主要在新密市南部的茍?zhí)面?zhèn)最南端范堂溝村和槐樹嶺村的石牛山和大鴻山上。東西長4公里,南北約600米,分布范圍較廣泛。存量達3000 多處,鄭州市界內新鄭發(fā)現(xiàn)200余處,新密30余處。具茨山巖畫1988年被發(fā)現(xiàn)并引起重視。巖畫多呈溝槽、凹穴、網格狀,圓點凹穴是研磨法制成,溝槽和網格狀可……[詳細] |
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舊址AAA 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舊址,位于確山縣盤龍街道建設街東段,占地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進院,青磚灰瓦,硬山式建筑,為明清建筑風格。其中,一進院為南北建筑交融風格的二層樓格式建筑,面闊三間,東樓梯間和明間有通往后院的小門;二進院是重梁起架青磚灰瓦式建筑;三進院是有西洋特點的樓格式建筑,并有東西廂房十八間,水井一口。整個院落完整,東西寬13.6米、南北長88.5米,總面積10萬余平方米,共有房屋43……[詳細] |
西華女媧城址AAA 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偉大女神,她創(chuàng)造人類,修補天穹,造化世上萬物。經考證,位于縣城北10公里的聶堆鎮(zhèn)思都崗村發(fā)掘有春秋時期女媧城遺址,1986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省、市旅游部門和文物部門通過考察論證,將女媧城列為市級重點旅游景點建設項目。同年,女媧城由當?shù)孛癖娮园l(fā)捐資,在女媧城遺址附近的女媧古陵處動工興建。女媧城占地60余畝,現(xiàn)有牌坊門、女媧陵、補天殿、媧皇宮、伏羲殿、三……[詳細] |
王鐸故居(王鐸書法館)AAA 洛陽神筆王鐸故里景區(qū)為國家AAA級旅游景點,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洛陽市旅游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旅游總局確定的全國旅游景點之一。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號癡庵、松樵;別號煙潭、漁叟;因祖居洛陽孟津,故又稱其王孟津。他在書畫上造詣高深,獨樹一幟,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書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畝的后花……[詳細] |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AAA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逐鹿中原,解放湯陰時與湯陰只有數(shù)里之遙的石林成為大后方,劉鄧大軍的指揮部就設在石林,在這里駐扎12天并召開了著名的“石林軍事會議”的地方。2017年1月,石林軍事會議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歷史背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逐鹿中原,解放湯陰時與湯陰只有數(shù)里之遙的石林成為大后方,劉鄧大軍的指揮部就設在石林,在這里駐扎12天并召……[詳細] |
漢光武帝陵AAA 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原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縣白河鄉(xiāng)鐵榭村。當?shù)匾喾Q“漢陵”,俗稱“劉秀墳”。漢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縣白鶴鎮(zhèn)。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俗稱漢陵,又稱原陵、漢陵。為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園,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蓊蔚肅穆。闕門巍峨,氣勢壯觀,神道寬闊,……[詳細] |
滑縣大王廟AAA 滑縣大王廟,明代古建筑,是大運河滑縣段的重要遺存古跡,據(jù)記載,大王廟是明萬歷十八年由做鹽業(yè)、綢緞業(yè)等八大商家集資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內,建有大小廟宇三十余座。建國后遭漸次拆除,僅剩明代大王廟正殿。該殿座屬“一殿一卷”勾連搭式建筑,大殿坐東朝西,俯瞰衛(wèi)河,這里供奉的全是與水有關的“神”:大王廟正殿供奉的謝、黃、張、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國歷史上與治水有關的五位先賢,即:南宋謝緒,明代黃守才、張……[詳細] |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AAA 位于扶溝縣城內的吉鴻昌烈士紀念館為省級文保單位。為紀念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而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門、廣場和展廳組成。大門朝東,巍峨壯觀的仿古式門樓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親筆題寫的館名:“吉鴻昌將軍紀念館”。進入園內,兩側有假山點綴,水泥道路兩旁平坦有形,北側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復的“河南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的立碑。西側為小何莊殉難烈士紀念碑(30平方米),沿……[詳細] |
承匡故城AAA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縣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歷史甚古。《左傳》有“(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匡”的記載。《戰(zhàn)國策》記有“犀首以梁與齊戰(zhàn)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當西周時,承匡本為宋國西部邊境要地。到戰(zhàn)國時此地入于魏國。秦滅魏后,于此地設承匡縣,后以此地“卑濕”,乃徙縣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廢棄。現(xiàn)城垣仍殘存,逶迤數(shù)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臺,……[詳細] |
倉頡陵遺址AAA 倉頡陵遺址位于南樂縣梁村鄉(xiāng)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筑。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guī)模整修興建,現(xiàn)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圣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yǎng)正題。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lián):“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圣崇尊文成書……[詳細] |
玄奘故里位于偃師市緱氏鎮(zhèn),有玄奘故里、唐僧寺、和唐僧墓。(一)玄奘故里著名的唐代佛學家、旅行家、翻譯家玄奘,出生在距洛陽市東南約40公里的地方,屬今偃師市緱氏鎮(zhèn)東北1公里鳳凰臺的陳河村。該村處在白馬寺和少林寺兩大佛教名寺之間,由207國道等道路相通,交通方便,是一處極理想的有價值的旅游圣地。玄奘故里主要包括故居、陳家花園、西原墓地三大部分。坐落在村中部的仿唐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是個南北長方形的前后……[詳細] |
2009年2月~2010年6月,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學林業(yè)職業(yè)學院園林實訓樓基建的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一處西周早期的祭祀遺址。發(fā)掘面積近15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有西周早期祭祀坑、灰坑、墓葬及流水溝等重要遺跡,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等珍貴文物,取得重要成果。該遺址位于洛陽市中州東路以北的林業(yè)職業(yè)學院院內,工地位于西周早期遺跡密集分布區(qū),是研究西周洛邑的重點區(qū)域,多年來在瀍河兩岸的考古工作也發(fā)現(xiàn)了大……[詳細] |
博愛縣大新莊清真東大寺,位于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zhèn)大新莊村。東大寺系目前豫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蘭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東岸的上省莊,清初因遭水患遷至現(xiàn)址。該寺屬于典型的中國宮殿式清真寺建筑風格,堪稱“豫北首坊”。大新莊是個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全村約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為:閃、拜、買、丹、丁、馬、陳、王、孫、李、吳等,其中人數(shù)最多的為閃、拜、……[詳細] |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鎮(zhèn)獅子口村、古城村一帶。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區(qū)向豫東南平原的過渡帶上,東北距省會鄭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環(huán)繞,丘陵起伏,東南部為開闊平原,穎河自西向東橫貫全景。境域東臨許昌市、長葛市,北依新鄭市、新密市,西北接登封市,西連汝州市,南與郟縣、襄城縣相銜。禹州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間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代,即有先民在此活動……[詳細] |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超化村。建于隋開皇元年(581),寺門匾額書“超化古寺,名剎十五”,時為全國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在隋朝全國寺院中,該寺名列十五。唐武則天和唐中宗時,寺內僧侶達2000余人。中宗復位后,分寺治理。后衰敗。宋、元時名聲又起,歷代文人墨客題詠甚多。明、清曾幾經修葺,1920年和1930年曾遭兩次大火災;率且蚣o念佛祖釋迦牟尼而建,釋迦牟尼在傳道途中病逝于超化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