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羚羊峽省級森林公園于2003年經省有關部門批準建立,位于肇慶市東郊,距廣州80公里,景區(qū)建成后將和七星巖風景區(qū)、鼎湖山風景區(qū)形成“金三角”旅游線,實現(xiàn)當年革命前輩陶鑄考察肇慶時提出的構想。羚羊峽兩岸是欄柯山和羚羊山,據(jù)萬歷《肇慶府志》(葉春及著,嘉靖三十一年舉人,官至戶郎中)記載,“靈羊—舊志古傳,高要峽山有靈羊,每出鳴,風雨隨至,峽因此得名”。又稱肇慶峽。古時在羚羊東南和西北兩面都是西江河道,構成兩個峽谷,稱雙羊峽。到唐朝,羚羊山西北峽谷淤塞,成為旱峽,東南面峽谷稱作零洋峽,后改洋為羊,稱零羊峽,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李紳在《游石室新記》中寫作羚羊峽,長7.5公里,寬200-400米,平均水深48米,最深達77米。自唐代開始,肇慶“小三峽”(羚羊峽、大鼎峽、三榕峽)已成為著名勝地,羚羊峽更是歷代文人墨客來往肇慶的必游之地,譬如唐代楊衡、許渾,宋代蘇東波、李綱等著名文人,就曾流連于羚羊峽,并留下大量詩詞文字,由于羚羊峽具有優(yōu)越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因此被歷代評為“肇慶八景”之一,清代李良驥(字銓白)曾有詩描寫羚峽帆歸,詩曰:“幾疊風帆掛夕陽,萬重云嶂鎖羚羊。山圍江口容……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