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塔因塔形似一枝巨大的毛筆,故名筆塔。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144平方米,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為七級六角樓閣式磚塔,單筒式結構,攢尖式塔項。塔身建在三層紅砂巖石的基座上,基座呈六邊形,全塔通高31米。塔身外用青磚和精工燒制的土陶燒制構件砌成,七級逐層上收,各層開設假窗,空心至頂。塔底層每角設置高大的紅砂巖石抱鼓大石支撐塔體。塔身各層塔檐下額枋上嵌有戲聯(lián)、人物、鳥獸、花卉、山水陶制浮雕,第……[詳細] |
花林寺位于鹽亭縣富驛鎮(zhèn)火星村三社,始建于唐代,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重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炙略缮介T和前、中、后殿以及廂房組成,總占地面積2405.32平方米,F(xiàn)僅存大雄殿,建筑面積180平方米,素面臺基高2.35米,垂帶式踏道8級,正殿面闊三間,明間寬7.4米,左右次間各寬2.2米,進深12米,通高8.2米。抬梁式梁架,單檐歇山式頂,上覆小青瓦。檐下存五鋪斗拱8朵。梁上 書……[詳細] |
文星廟位于安家鎮(zhèn)鵝溪村五社,建于明代,坐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630平方米。呈長方形布局,面闊三間,通面闊12.3米,進深12.5米。前殿有垂帶式踏道10級,殿內有壁畫一幅,題為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四日畫。抬梁式梁架,檐下存斗拱七朵,前后有乳栿搭牽,木結構歇山式頂,頂上覆蓋小青瓦。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文星廟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鹽亭文星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詳細] |
鳳凰山旅游景區(qū)位于縣城東彌江橋(即廊橋)東岸之側。鳳凰山像鳳凰展翅座落在潺水之濱,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明。嶺峻而草綠花香,林茂而松柏參天。神清氣爽,風和日麗。蟬鳴枝頭,蝶舞花間。“春有鮮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彼募揪吧鞣女惒。峰頂是紫云繚繞的“董叔亭”,山腰是綠波掩映的佛教勝地“鳳靈寺”。大雄寶殿、韋陀殿、觀音殿、圓通寶殿、天王殿、地藏殿、臥佛殿、講經(jīng)堂、藏經(jīng)樓、佛學家袁煥仙先生創(chuàng)立的“維……[詳細] |
張氏民居位于鹽亭縣巨龍鎮(zhèn)五和村2社,距巨龍鎮(zhèn)1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坐東向西。左靠青龍嘴,右接白虎嘴,北與張花山相望,東與圓寶山相鄰,形成了古建筑與山水的和諧統(tǒng)一。建筑面積3038.8平方米,劃定保護面積9482.8平方米。張氏宅原名桅桿灣府宅,又名張勉行府宅,為六道正門徑直貫通三層天井壩的多重四合院布局。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結構。由甬壁、石桅桿、頭朝門、第一天……[詳細] |
惜墨如金坊位于麻秧鄉(xiāng)檬子村(麻秧鄉(xiāng)敬老院大門左前方,原名檬子埡牌坊,又名學海文宗坊。),建于清代,坐西北向東南,四柱三間五樓石坊。高6.2米,厚0.6米,通寬7.4米。坊的造型較為特殊:細砂石料仿木榫扣結,建造精美獨特。明間正樓屋脊上聳立1座六角樓閣式塔,寶瓶式塔剎,石剎頂狀如巨椽。左右次間邊樓檐下各有一字庫,開圓拱形門,門上部收攢成塔樓各二座。坊上有浮雕,柱上刻楹聯(lián),柱腳前后有抱鼓,坊身兩側各有……[詳細] |
真常道觀位于黃甸鎮(zhèn)義和村寶珠山上,坐西向東,始建于元代,后歷代均有續(xù)建。現(xiàn)存建筑建于清代。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筑面積971平方米。為雙重四合院布局。沿軸線由前山門、戲樓、正殿和廂房組成。后殿、側殿組成第二個天井。前殿面闊三間20米,進深三間11米,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正殿臺基由條石砌成,高3.3米,垂帶式踏道11級,檐下存四鋪作斗拱六朵,正殿面闊五間寬23.7米,進深10米,高8米,抬梁式梁架……[詳細] |
涂氏牌坊(又名玉龍花牌坊,玉龍節(jié)孝牌坊)位于鹽亭縣玉龍鎮(zhèn)新家溝村,距縣城東21公里、距玉龍鎮(zhèn)1000米,矗立于梓江東岸,山青水綠,氣候宜人,位置尤佳。涂氏牌坊建于清咸豐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陳紹惠稟呈朝廷以旌表節(jié)婦趙涂氏而建,由趙涂氏次子(太學)趙金成承建。涂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122.64平方米,仿木磚石結構,重檐歇山式頂,四柱三開間,通高8.8米,寬12……[詳細] |
明代軍事遺址伏羌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都壩鄉(xiāng)皇帝廟村。伏羌堡不僅是明代屯軍,練兵的軍事遺址,更是一個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保護范圍:城墻向西、北外延2米,向東外延1米,向南外延4.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
“大寨子”里的七十多幢石碉房,是最能體現(xiàn)北川建筑特色的古羌民居,它們是北川羌文化貨真價實的“活化石”!按笳印崩锼械姆课菥鶠槭锓浚郎骄蛣荻,全部采用當?shù)爻R姷钠哑龆伞5锓康恼嫉孛娣e不等,最大的約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根據(jù)碉房內墻上的圓形洞(窗戶)判斷,“大寨子”碉房以三層為主,也有五層的。一般情況下,第一層養(yǎng)牲畜,第二層住人,第三層堆雜物。與其它羌族聚居區(qū)不同的是,北……[詳細] |
煙云洞位于猿王洞風景區(qū)內,懸在距九黃環(huán)線公路約200米的半山腰。狹窄的洞內,一字排開三個探坑,每個坑有四五平方米左右,都開挖到了距地表約兩米深處,F(xiàn)在考古隊員已先后挖掘了清、明、宋近代堆積層和晚更新世地層(屬于舊石器時代),目前已挖掘到第九層。在近代堆積層,考古隊員發(fā)現(xiàn)了一些動物牙齒化石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碗碎片,還發(fā)現(xiàn)了一處制硝土灶遺址和硝池,以及蓄水池?脊抨爢T解釋,近代堆積層發(fā)現(xiàn)的化石,是明清……[詳細] |
北川板凳橋(北川縣)保護范圍:順義橋、紅旗橋橋頭東、西各外延3米,橋體南、北各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
回龍庵位于平武縣平通鎮(zhèn)喬壩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00多平方米。據(jù)回龍庵《建修碑志》記載,該庵始建于何年無考,為清代光緒十七年重建。主要建筑由山門、天王殿、龍王殿、大佛殿、觀音閣及廂房等組成,現(xiàn)僅存觀音閣及兩廂房。觀音閣建在寬12.7米、0.6米高的石砌臺基上,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呈正方形,面闊11.3米,進深11.3米,重檐攢尖頂建筑,閣高13米,內設木質樓梯,可隨梯……[詳細] |
平武縣闊達藏族鄉(xiāng)筏子頭村有一座回龍寺,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當年,回龍寺是龍州至松潘、甘肅等地的一處重要驛站,且又是戲樓,是川西北保存最為完好的集戲樓與驛站為一體的清代古建筑;佚埶伦背,靠山面河,涪江從正前方流過。據(jù)考證,回龍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為清代早期建筑;佚埶掠蓸窐牵☉驑牵、正殿、左右配殿組成四合院。戲樓的左右還有部分木構建筑相連,與戲樓一樣為二層。戲樓兼作大門,進……[詳細] |
豆叩寺距平武縣城102公里。經(jīng)專家考證,該寺為明代早期建筑,年代早于報恩寺。寺廟占地1200多平方米。原來由山門、羅漢殿、觀音殿和正殿大佛殿等組成,現(xiàn)僅存大佛殿三間。大佛殿保存完好,木構件保存原樣,是平武目前現(xiàn)存時代最早的古木構建筑,為研究平武早期的古木建筑技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由于此殿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2007年被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清漪河堤外30米,西至政府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