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冢楚墓位于縣城東大連鄉(xiāng)瓦房莊西100余米處,西距新蔡河約200米,由于兩冢相連,狀如馬鞍,俗稱馬鞍冢。1980年至1983年,河南省、周口地區(qū)與縣文物部門對該冢聯(lián)合發(fā)掘。南冢2米多高,墓平面為“中”字形;北冢4米多高,墓平面為“甲”字形。墓中文物均在早年被盜,冢西50米處,分別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車馬坑,北坑長35米,寬4.72米,葬馬24匹,車8輛,狗2只;南坑長40米,寬3.7米,葬車23輛……[詳細] |
平糧臺古城遺址AA 平糧臺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xiāng)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它發(fā)掘于1979年,消息一經披露《人民日報》、《光明報》、《河南日報》、香港《大公報》、新華社等數(shù)十家海內外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曾轟動一時,震驚世界。春秋時……[詳細] |
紫荊臺紫荊臺位于龍都淮陽南12.5公里處,因臺上盛長一棵高大的紫荊樹而得名!独m(xù)齊諧記》記載:紫荊臺下有田氏三兄弟分家,家產分妥后,又想把這棵紫荊樹一分為三,不想紫荊樹夜間突然死去。田氏兄弟三人見了,知天意不允,便不再分家,次日紫荊樹又郁郁青青,復活了。紫荊樹由此傳為佳話,成為同根共本的“兄弟樹”,紫荊花稱之為“兄弟花”,激勵后人兄弟親密團結,共向美好。除上所述,據(jù)舊志載,境內故城址尚有8處,今多……[詳細] |
古糧城古糧城位于縣城北1.5公里的蔡河之濱。城門上有樓,繞以周垣,舊以貯江淮漕運之糧,后周顯德年間,曾鑿河穿城而過,并在城內修橋一座,后建洪福寺于此,今廢![詳細] |
固陵遺址固陵位于縣城西北12.5公里,即柳林。據(jù)考證,固陵故城宋后被黃河水沖沒。1958年群眾打井時,曾發(fā)現(xiàn)在7米以下有瓦罐,還挖出棵桑樹,直徑約0.7米,高約2米許。足以說明七米以下尚有遺跡可考。《史記·項羽本紀》載:“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稘h書·高帝紀》載:“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对涂たh圖志》載:“項羽敗,南走固陵,此也!笨脊拧[詳細] |
臨蔡故城臨蔡故城位于縣城東北12.5公里(今臨蔡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河南通志》載:“漢光武帝與王莽相據(jù),筑城臨蔡河(今老黑河古為蔡水),故名臨蔡城”!端鍟さ乩碇尽份d:“開皇元年(581年)陳郡改名宛丘。析置臨蔡縣。大業(yè)初(605年)置淮陽郡,并臨蔡縣入焉!惫懦且桓吲_上,臺高6米多。現(xiàn)存城垣殘高2米至3米,東西寬211米,南北長240米,基本為方形。周有城壕,寬20米至30米,只有一南門曰同心門……[詳細] |
楊湖冢遺址楊湖冢遺址位于縣城東北臨蔡鄉(xiāng)楊莊戶村西約500米處,狼牙溝北岸,是一座周代文化遺址。197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1000余平方米,高出地面半米左右,文化層深近1米。出土文物有周代陶鬲、陶罐等。……[詳細] |
陳楚故城陳楚故城(今淮陽縣城)是西周至春秋末陳國的國都。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所破,楚頃襄王遷都于此。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在此建立了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对涂たh圖志》記載:“陳州州城枕蔡水”!端涀ⅰ份d:“沙水……又東南逕陳城北,故陳國也!薄对娮V》載:“陳都于宛丘之側”。《淮陽縣志》載:“州城即古陳國”。今淮陽城址與文獻記載相符。《詩經·陳風》云:“東門之池,可……[詳細] |
石牛臺遺址石牛臺遺址位于城東12公里葛店鄉(xiāng)石牛臺村。據(jù)勘查,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6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州府志》載:“昔有人發(fā)此得石牛因名!蔽赫刂拧痘搓柟炮?悸浴氛f:“石牛臺乃唐程魯公韓夫人之墓,有志石可證,臺北里許程莊其后裔也。”……[詳細] |
魯臺遺址魯臺遺址位于城東南31公里魯臺集。據(jù)勘查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6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春秋時魯人秋胡,仕于陳居此,每思家常登臺以望魯,故稱望魯臺、秋胡臺!稑犯忸}》說,“魯”有秋胡,納妻五日而官于“陳”,五年后乃歸。未至家,路見一采桑女,美,下車戲之曰:“力桑不如見國卿,今吾有金,愿以與夫人!眿D曰:“采桑力作,以奉高堂,不愿人之金。”秋胡至家,婦人見調戲她的竟是自己為官在外、……[詳細] |
趙腰莊遺址趙腰莊遺址位于縣城南劉振屯鄉(xiāng)趙腰莊村內。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面積1.19萬平方米,文化層深3米至5米,出土文物有龍山文化時期的折沿斂口罐、平底碗等陶片。遺址基本與地平面一致,地平面以下半米即為文化層。上部有漢代墓葬,征集有漢代日光銅鏡、灰陶罐等。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岔河遺址岔河遺址位于縣城東北黃集鄉(xiāng)岔河村內,西臨黑河。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地表1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1米。出土文物有平底罐、淺盤豆、侈口碗等。遺址上部為東漢墓群。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青谷堆遺址青谷堆遺址位于縣城東北黃集鄉(xiāng)狄楊莊北,南臨老黑河。197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高出地面3米。四周陡立,原有面積6600平方米,現(xiàn)存1800平方米。系灰土堆積而成,文化層一般深2米至5米,內涵豐富。從雨水沖刷的斷面看,發(fā)現(xiàn)有紅燒土房基。出土有石箭頭、骨錐、鹿角、獸骨、蚌殼以及缽形陶鼎、深腹罐、平底碗、淺盤豆等,屬龍山文化遺址。據(jù)舊縣志載,青谷堆為宋狄武襄公墓,無考。……[詳細] |
磨旗店遺址磨旗店遺址位于縣城東南大連鄉(xiāng)磨旗店村北,南距新蔡河0.5公里。當?shù)厝罕娪纸小包S巢寨”!缎绿茣ぺw犨傳》載: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黃巢、秦宗權合兵數(shù)十萬,挖長壕五周百道,圍陳三百日,據(jù)傳說古代兩軍會師前均以“磨旗”為號表聯(lián)絡。從該村名稱及當?shù)亓鱾鞯拿耖g故事上分析,這里應是黃巢樹旗圍陳的營壘,也是黃巢與秦宗權合兵會師的地方。遺址為一臺地,其上曾建有東岳廟,現(xiàn)已平。今臺高1米,面積……[詳細] |
三里堂遺址三里堂遺址位于縣城東北臨蔡鄉(xiāng)三里堂村北,黑河西岸,是大汶口、龍山時期文化遺址。文化層厚3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內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橫籃紋陶罐和素面陶杯,龍山文化時期的籃紋罐、石鑿等,從遺址的斷崖可見到紅燒土房基。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