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穿井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井樓門,水井圓形,直徑4.10米,深8.40米。井面蓋四塊大石條,在石條夾縫間鑿七個井口,故名七穿井。但是民間傳說里與臨水夫人斬殺蛇妖投入井中,再起塔鎮(zhèn)壓,故訛名“七星井”,F井邊尚存有二塊唐末五代雕刻的石塔剎,民間稱之“石燭”,可能是古代開元寺的遺存。現蓋有七星井廟亭(七星井臨水宮),面積有300余平方米。80年代初仙塔街改造,在井大路路面下發(fā)現井樓門遺址,出土石門檻等。街……[詳細] |
光祿坊黃任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光祿坊早題巷西側的早題巷4號(早題巷舊1號),原為明代詩、書、畫名家許甌香“墨齋”舊址;黃任為許甌香外甥,少時讀書其中,清雍正九年(1731年)從政歸后,仍住此處,予以重修。原占地面積815平方米(現僅存200多平方米)。正座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七柱。西側披榭朝南,矮屋三椽,庭前環(huán)植蘭蕙,花竹秀野,圖史縱橫,飲饌裙履間,具有雅人深致,因以“香草”額其齋,并以“香草……[詳細] |
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記”碑位于西湖內西南角、大夢山景區(qū)內,立于清道光元年十二月(1821)。碑花崗巖石質,高270厘米,寬117厘米,厚24厘米,碑額篆書為“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記”,下刻清乾隆年間潘思榘撰《重浚福州西湖碑記》、?蛋沧吨乜8V輹呛痈娉杀洝,及道光年間重立碑時增加的吳榮光跋語。全碑34行,每行80字,正書。碑原立于福州西湖旁湖濱小學內,2009年動物園遷出……[詳細] |
閩王廟在今福州市區(qū)中心的慶城路,歷史上曾經甲第連云,規(guī)模很大,但在歲月流逝中廟產漸被侵蝕,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只剩下兩路四進建筑。祠前東西有牌樓式跨街宮墻(俗稱東西轅門),紅墻青瓦;墻檐下有彩繪花邊紋飾,均毀于“文革-”期間。祠占地面積1621多平方米,今祠坐北向南,依次有碑院、祠廳、后院。門墻為牌樓式,墻檐有寬幅彩畫博古花邊,紅墻青瓦。辟三門。中門前有1對抱鼓石,是以前的門面裝飾,象征房子的主人……[詳細] |
歐冶池在福州市區(qū)北部,鼓屏路東冶山路南,舊福建省財政廳大院內。相傳為春秋時期著名冶煉家歐冶子鑄劍處,故名,一稱劍池。池旁有冶山和劍池后等古跡。據宋朝梁克家《三山志》記載:“此池乃歐冶子鑄劍之地,然無所稽考。州雖有劍池寺,唐元和中(西元806-820年),僧惟干浚池,得銅刀、劍環(huán)數枚,猶有冶灶在竹林間,又隔在將軍山之南,南去尚數百余步。非此池也;蚩骤T劍者因此以自號,則有之矣。然池非以鑄劍者得名。”……[詳細] |
石塔會館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下殿里烏塔南側,坐南向北,四面圍墻。大門開西側,正中門額為“石塔會館”青石匾,門前有一對高一米余青石刻石獅,F有會館主要的建筑是戲臺,面對烏塔,面積約60平方米,臺中四根方形石柱,刻有對聯(lián)“集今古大觀,時事各異;得管弦樂趣,情文相同”等。臺頂藻并斗拱層層重疊,頂刻畫有山水樓臺、花卉樹木,造型優(yōu)美;臺后為化妝室。戲臺兩側為看樓,樓前欄板精雕細刻。戲臺正面原有神翕,曾為居民占用……[詳細] |
瓊河七橋、河七橋(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羅城護城河上的橋梁。包括金斗橋、館驛橋、雙拋橋、高峰橋、板橋(老佛殿橋)、安泰橋、觀音橋等(該名單已核實),均為石構平梁橋或單孔拱橋,欄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橋名等題刻。古時西水關潮水經此分南北交流,與東潮匯合,為古時福州的特-一。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安泰橋、板橋(老佛殿橋)、館驛橋、金斗橋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范圍內。……[詳細] |
張經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儒坊,建于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前后兩進,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減柱造木構架,二進面闊五間進深九柱。現除木構架外,其余廂房、門窗等都己改建,東西側兩座房屋,亦已改建為新房。1992年市人民政府掛牌保護![詳細] |
何振岱故居位于大光里17號,.坐南朝北,四面圍墻,共兩進.入大門,走廊、天井,第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雙坡頂,穿斗式木構架,有插屏門隔成前后廳。是三間排倒朝(坐南向北)。屋前庭院種有花樹,豎何梅生墓志銘。建于清嘉慶間,光緒及民國初重修。始建人員不詳。何振岱購入后始終為何氏家族居住。1991年掛牌保護。三坊七巷改造后,何氏族人遷出,F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宦貴巷黃家宅院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宦貴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為著名中醫(yī)黃庭翼的住宅。大門坐東向西,門后小庭院。院東有三間小屋。主建筑前后二進,坐南向北,四面圍墻,雙坡頂。一進石框大門,三面環(huán)廊,兩廊旁有披榭,中為整齊石條天井。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架,所有駝峰、斗、拱、托等,都經精雕細刻。大廳中間是六扇推光漆、紅地、貼金插屏門,窗檻漏花采用縷空精雕博古圖案。八扇門扇,皆用紅柴精制,門上花檻……[詳細] |
高峰橋位于福州府城西門外陸莊河上,北通柴巷,南連高峰里。橋為石構平梁橋,長13.90米,寬3.64米,跨度7.50米,橋面直鋪七條石坂。橋欄桿由四對望柱和六塊石欄板組成,欄板長1.80米,上浮雕仙鶴、鯉魚、麒麟、花草等圖案。橋的兩端有石臺階,南端四級,北端八級。橋的西側南岸有一株古榕,向河中心傾斜,其一枝氣生根飄落北岸并扎根生長,形成“腳跨河兩岸、身在河中央”的奇觀,俗稱“人字榕”。樹下建一亭,供……[詳細] |
老佛亭橋位于鼓樓區(qū)光祿坊南側,跨于安泰河(五代羅城大濠)上,南北走向,連結玉山澗。橋為石梁橋,長5.35米,厚3米,橋面由四條長5.35米,厚0.37米石條架成。有石望柱、欄板。東側橋梁刻題識:“萬歷壬寅年(萬歷三十年,西元1602年)仲春日立”。始建五代,明萬歷三十年(1602)重建。舊名板橋,俗名老亭橋?缬谖宕_城大濠上,今光祿坊南側,南北走向,連接光祿坊、玉山澗。原系木橋,建有亭,后圮,易……[詳細] |
光祿吟臺光祿吟臺又稱“玉尺山”,福州名勝,位于鼓樓區(qū)光祿坊8號光祿坊東北口,宋代法祥院遺址。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此,篆“光祿吟臺”。清時,林則徐在此放鶴,“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陳衍、鄭孝胥、林紓等也常在此聚會作詩。光祿坊內的名勝以光祿吟臺最為有名,它集池、臺、亭、石、花、木之勝,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橋、小亭等景觀,并有宋至民國十余段摩崖題刻,為游客觀覽之地,文人雅士集聚之所,具有深……[詳細] |
觀音橋在福州市鼓樓區(qū)西門安泰河與文藻河(即大航橋河殘留)交匯口西。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驛里。舊名虹橋,據《榕城考古略》載:因橋旁祀有觀音大士,故名觀音橋。單孔石拱橋,橋長8.50米,寬5.10米,跨度5.00米。橋面橫鋪石板15塊,南端石階四級,北端兩級。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板六塊(長度為2.4米和1.41米兩種)。在西側中間一塊欄板上,刻“觀音橋”三字,字徑達0.39米;東側欄板刻“明成化丁酉年(14……[詳細] |
金斗橋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儒坊西口,是聯(lián)接倉門街、通湖路的通道。橋為石結構,總長10.2米,橋寬3.7米,跨度為4.7米。橋面由四條長5.4米、寬0.75米、厚0.20米石板條鋪成。橋東向有臺階七級,西向八級。望柱6根,欄板4塊,欄板上有石刻“古金斗橋”。1992年以“瓊河七橋”之名公布為福州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