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舊居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牯嶺路21號。該建筑建于1935年,西方現代建筑風格,樓房1幢2層12間,平房3進5間,墻體灰色,屋頂青色。該建筑原系張居敬以其妻張王舜英之名登記產權,建成后唐生智租用三年![詳細] |
張治中舊居位于沈舉人巷西端,東至慈悲社,南至沈舉人巷、西接沈舉人巷22號、北接慈悲社16號。該建筑始建于1934年,由著名建筑學家童寯設計,坐北向南,磚木結構,西洋別墅風格,假三層為老虎窗,其外墻為青灰色,瓦為青色,共有9幢59間,占地面積16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62平方米![詳細] |
張仲魯舊居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頤和路7號。該建筑建于1935年,建筑總面積341.2平方米,現代建筑風格,有樓房1幢2層13間,新式平房3進5間,現代建筑風格,磚混結構,墻體青色,屋頂紅色![詳細] |
霍守義舊居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寧海路64號。1935年由東北軍第17旅旅長黃師岳建造,1946年東北軍軍長霍守義到南京開軍事會議時購買,F由霍守義后代居住。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做為日本人衛(wèi)生所,解放后,歸還給霍家![詳細] |
馮玉祥舊居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寧海路21號。該建筑原為民國時期鐵道部財務司司長朱起蟄的私宅,為兩層西式建筑風格,主體為西式洋樓1幢10間,后馮玉祥曾在此居住![詳細] |
侵華日軍--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及遇難同胞紀念碑位于南秀村5號。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城后,在城內進行了大屠殺,先后殺害中國同胞30萬人,現址即為當年侵華日軍殺害中國同胞的重要地方之一。金陵大學為安全區(qū)中的難民收容所之一,曾收容難民3萬余人,但仍被日軍搜出300多名青壯年被殺害,并在金銀街、南秀村等地搜出被害尸體千余具。1996年5月,南京大學在該校天文學系西側建造“侵華日軍--金……[詳細] |
侵華日軍--遇難同胞挹江門叢葬地紀念碑,于1985年8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位于下關繡球公園內城墻邊,為紀念埋葬在這里的遇難同胞而立。紀念碑碑文:挹江門附近,是侵華日軍--中我遇難同胞尸骨叢葬地之一。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南京崇善堂、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先后六批,共收死難者遺骸五千一百多具,埋葬于挹江門東城墻根及其附近之姜家園、石榴園等地。特立此碑,以志其事,藉慰死者,兼勵后人,牢記……[詳細] |
下關電廠遇難工人紀念碑位于中山碼頭附近的大唐南京下關發(fā)電廠大院中,是紀念45位在--中遇難工人的紀念碑,也是南京最早設立的一座侵華日軍--遇難同胞紀念碑。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前,國民政府首都電廠副工程師徐士英等54名員工,奉命維持供電,繼續(xù)留在電廠。12月13日,日軍進城后,發(fā)電所內擠進大批逃難人群,兵荒馬亂,氣氛恐怖。徐士英考慮到無法正常生產的實際情況和留守員工的安全,便下令熄火停機,并帶領……[詳細] |
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qū)紀念館位于南京市廣州路小粉橋1號,南京大學校園內。1934年夏天,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經理約翰·拉貝(JohnRabe,1882-1950)同金陵大學農學院院長謝金聲簽訂了一份協議,由學校建一座集辦公和居住于一體的房屋出租給拉貝。整個建筑占地面積約380平方米,有高為2層的西式樓房(主樓)1幢,建筑面積650平方米,另有西式平房(附樓)6間240平方米。院內原有一座小型……[詳細] |
位于中山北路口,為過江輪渡碼頭。民國18年,為迎接孫中山靈柩由北平運到南京安葬,國民政府在今下關中山北路口建成中山碼頭。是年5月28日,孫中山靈柩經浦口碼頭由威勝號軍艦渡江至中山碼頭,經中山大道葬于中山陵。此后,中山碼頭僅供停靠官差船只。為了保留這座有紀念意義的碼頭,南京市政府將下關至浦口的輪渡從澄--頭遷至中山碼頭。民國22年12月,中山碼頭擴建,民國24年春竣工,民國25年3月正式開業(yè)經營輪渡……[詳細] |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避難于國際安全區(qū)的平民和已解除武裝的軍警共二千余人遭日軍搜捕后,被押赴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殺害,其傷而未死者,或亂刀補戳、或縱火活焚,尸骸拋野,慘絕人寰。至次年二月十一日十八日兩日,始由慈善團體南京紅十字會收殮。將遺骸共一千三百九十五具,掩埋于漢中門外之廣東公墓及二道埂子一帶![詳細] |
侵華日軍--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此碑于1985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40周年,悼念侵華日軍--的遇難同胞而建立。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位于中山碼頭附近,緊靠江邊。紀念碑碑身高465厘米,由3個通體雪白的“人”字緊連組成,象征南京30萬遇難同胞的白骨。碑座高51.4厘米,由3層深紅色的圓形階梯組成,象征南京30萬遇難同胞的鮮血。碑身正面塑有直徑170厘米的花圈一枚,上 書-……[詳細] |
劉伯承舊居位于鼓樓區(qū)中山北路178號院內。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后,荷蘭在此建大使館,建成后因故沒有啟用,后被民國首都飯店當作辦公用房。該建筑為“隱形雙拼別墅”,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院落約3畝,院內樹木眾多。1949年,渡江戰(zhàn)役勝利后,南下部隊接管了這座建筑。劉伯承作為南京首任市長,曾一度在這里工作和生活并在這里種下了許多樹木。劉伯承在南京工作和生活的近7年間,為軍隊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同時也為……[詳細] |
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官邸舊址位于傅厚崗32號。院廣宅大,氣派非凡,院內松竹蓊郁,雪松、日本桂花樹、廣玉蘭等花草繁茂。主樓在院之北部,為三層另加半層地下的西式洋樓,有房16間,另有西式平房1棟3間,以及衛(wèi)生間3間和花房1幢,計有房4幢22間,占地3123平方米,建筑總面積537平方米。主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米黃色拉毛外墻,人字頂,紅瓦屋頂,老虎窗采光,內有壁爐,大門呈拱形,樓門前不遠處建有一座圓形約……[詳細] |
成濟安舊居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水佐崗39號。水佐崗39號建筑,是成濟安以其妻任瘦清之名購置,始建于1937年上半年,磚混結構,西洋花園式風格。1樓有內置走廊,2樓有寬綽陽臺,有西式2層樓房1幢9間、西式平房1幢2間,另有地下室、衛(wèi)生間、廚房、簡易用房等,計有房19間,占地面積2541平方米,建筑面積537平方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