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圍山墓位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嶺腳村牛圍山西南坡。1982年以來發(fā)現7件單個埋葬的陶甕,相距12米左右,也有個別相距僅2.5米,排列于山坡上,整然有序。甕的基本器形為寬沿、垂腹、圓底,飾云雷與方格組合紋或夔紋與云雷、方格組合紋,紋樣規(guī)整、美觀,富有浮雕感。其中1號甕高達39.5厘米,飾菱格凸塊與方格組合紋,內置1件銅斧,近底部有白色的骨殖碎塊。說明這些陶甕屬甕棺葬具![詳細] |
吳廷舉墓 位于封開縣江川鎮(zhèn)界首大園村虎山。墓向南,墓地面積約800平方米,依山而上,墓壁用紅砂巖砌筑成太師椅形,墳為灰沙夯筑,墓碑已失。該墓兩次被盜掘,地面構筑已毀,僅存殘缺紅砂巖石人、石虎、石羊、石華表各一對。石雕像古樸精美,石人頭部已毀,殘高1.82米,身披袍甲,雙手橫胸而抱;石獸頭部均毀。吳廷舉,字獻臣,蒼梧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進士,知順德縣。正德初,擢兵備僉事,治兵清遠,進廣……[詳細] |
莫宣卿墓位于封開縣漁澇鎮(zhèn)鑼鼓崗,墓始建于唐朝,歷代有重修。墓向西南,墓為太師椅形,正中墓碑高86厘米、寬40厘米,刻有“唐朝狀元諱宣卿莫公大人之墓”,碑前有拜臺,墓臺前后占地約100平方米。1988年,其后裔及各方人士捐資重修。建有磚石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式,兩邊設耳房。牌坊上橫書“嶺南首魁狀元莫宣卿墓園”。莫宣卿,字仲節(jié),文德鄉(xiāng)人,幼年喪父,隨母梁氏改嫁到開建(今南豐鎮(zhèn)金樓村),唐宣宗大中五年……[詳細] |
烏騷嶺墓群 位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烏騷嶺山脊上,高出地面約100米,周圍山丘起伏。1983年發(fā)現,1990年發(fā)掘。共清理111座,分布于不足150平方米范圍內。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一般長50 厘米~70厘米、寬35 厘米~50厘米、深10厘米 ~25厘米,墓向在40°~70°之間。墓坑經火燒烤,填土中含竹、木、炭屑、炭灰甚多,呈灰黑色?觾热斯蔷酂o存。隨葬品有陶器、石器。陶……[詳細] |
利羊墩墓群位于封開縣北部南豐鎮(zhèn)郊約1公里的封(開)、懷(集)公路東側,距賀江東岸約0.5公里。1988年9月發(fā)現,1989年秋冬發(fā)掘,共清理古墓55座,其中戰(zhàn)國至西漢早期墓38座,其余為西漢晚期至明清時期墓葬。利羊墩戰(zhàn)國至西漢早期墓出土隨葬品共計170多件,包括陶器、原始瓷器、青銅器、鐵器和玉、石器等。陶器59件,器形有甕,罐、罍、瓿、盒、洗、碗、豆等。原始瓷器30件,胎質致密呈灰白色,青灰釉……[詳細] |
杏花陶窯位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下營村長崗頂山。年代為南朝。1990年清理4座橢圓形饅頭窯。窯穴依山構筑,窯間相距較近,有的僅相隔1.5米。窯頂已塌,窯壁殘高10厘米~60厘米,經高溫燒烤形成厚4~5厘米的堅硬紅燒土層。有窯室和火膛,窯室作圓角長方形,底部呈斜坡式,坡度在17°~ 23°之間。后壁呈弧形,右側有一條直徑為12厘米的圓形煙道。火膛呈半圓形,比窯室低42~74厘米,與窯室相接處呈弧形,平底;稹[詳細] |
塘角嘴遺址位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利宅村塘角嘴山?脊拍甏鸀樾率鲿r代晚期。遺址面積1. 2萬平方米。1982年發(fā)現,同年及1990年兩次進行發(fā)掘,面積800平方米。出土陶器釜、罐、豆、盤、鼎足、器座、拍、器蓋等,其中鼎足數量多,型式多樣。紋飾有繩紋、曲折紋、長方格紋、雙線方格紋、方格凸點紋。石器有錛、鏃、環(huán)、礪石等。陶拍的出現,說明遺址含有制陶工場。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羅髻巖遺址位于封開縣蓮都鎮(zhèn)北面約1公里的一座石灰?guī)r孤峰西北面洞口右側巖廈。年代屬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或稱中石器時代。洞口與洞外地面水平連接;液稚罢惩聊z結堆積中含燒骨、炭屑、螺蚌殼,出土礫石打擊石制品10多件,器類有砍砸器、石片等,形態(tài)特征與封開黃巖洞遺址所見相接近,伴生哺乳動物群有4目8種,均為現生種。螺蚌殼經碳十四測定年齡為距今11175年±500年。1979年封開縣革命委員會公……[詳細] |
羅沙巖遺址位于封開縣河兒口鎮(zhèn)廟邊村后山,洞口朝西北,距地面2米。年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1978年8月發(fā)現,1991~1993年2次發(fā)掘。遺址第二層出土一枚人牙齒化石,屬晚期智人;24件打擊石制品,原料為安山巖,器身有嚙齒類動物啃咬痕跡,器類有刮削器與石片;有少量動物化石,經鈾系法測定,年代為距今2.24萬年±0.16萬年。第三層出土7件礫石打擊石制品,原料為石英細砂巖,器類有砍砸器;也有少量……[詳細] |
垌中巖遺址位于封開縣漁澇鎮(zhèn)河兒口村北面,洞口相對高程15米。年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鈾系法測定年代為距今14.8萬年±1.3萬年。1978年發(fā)現,1989年發(fā)掘,面積12平方米。堆積厚2米。在洞內左支洞膠結堆積0土兩枚人牙齒化石,形態(tài)粗壯,溝紋和小嵴多,表現出較多的原始性,屬早期智人。伴生動物群有6目24個種屬,其成員與馬壩人動物群基本相同,反映當時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林木茂盛,水草豐富,氣候溫暖濕潤……[詳細] |
蛇埇山墓位于封開縣江口鎮(zhèn)西北郊,大龍山之西。1972年及1983年共發(fā)掘漢墓3座。一號墓與二號墓方向為290°,兩墓相距約20米,高度位置亦相同。一號墓為土坑墓,長4.1米、寬2.6米,墓內棺木、骨架已不存,在墓底發(fā)現一層木炭,厚10厘米。二號墓為券頂單室磚墓(已被盜),僅出一只銀指環(huán)及一些釉陶器碎片。三號墓為長方形土坑墓,墓向320°,墓長3.5米,寬2.5米、深3.5米,墓底有二層臺,寬15厘……[詳細] |
明 封開 泰新橋 位于封開縣平鳳鎮(zhèn)平崗村。據民國年間《封川縣志》載:“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余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重修,F橋屋梁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橋為梁柱式廊橋。橋長10.89米、寬3.4米。橋上有涵蓋全橋的橋屋。橋屋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駝峰,駝峰上隱刻櫨斗承托平梁,櫨斗縱橫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駝峰,駝峰亦隱刻櫨斗承一斗三升……[詳細] |
明封開大梁宮位于封開縣漁澇鎮(zhèn)扶學村。始建年代不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宮為磚木建筑,單檐歇山頂,屋面平緩,屋檐有升起,面寬、進深各五間,通面寬15.48米、通進深14.8米。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木構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頭承挑檐檁,各梁節(jié)點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設叉手,下金檁等構件設有托腳,木梁均砍殺為月梁形制,木柱兩端略有收殺![詳細] |
兩廣門戶旅游新天地,肇慶千里旅游長廊、非常規(guī)、特色軍事旅游地帶,中國最大的立體型軍事主題世界景觀,中國最具軍事特色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基地,集軍事旅游、軍營特色為一體——大旺海鷹博覽中心,位于兩廣(廣東、廣西)結合部,貼321國道,處封開縣與梧州市中間,交通十分便利。是粵西地區(qū)獨一無二的軍事主題旅游區(qū),面積達600多畝,生態(tài)完美,山高森陰,充滿原始神秘色彩。 大旺海鷹博覽中心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裝備最齊全的軍……[詳細] |
黃巖洞遺址陳列館位于河兒口鎮(zhèn)河兒口管理區(qū)獅子巖西南山麓。是一座屹立于巖溶谷地之中的三疊紀石灰?guī)r孤峰,洞穴前為坡地,背后山岳亙橫,峰叢起伏。洞口向西南,相對高程為15米,洞內可分上下兩層,洞廳的西、南面各有支洞。198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8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對粵西地區(qū)巖溶洞穴進行考察,發(fā)現了黃巖洞遺址。在洞廳出土了80多件打制石器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