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陽明鎮(zhèn)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頂上。該紀念碑是為紀念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動工興建,基座六棱體形,每邊長2.5米。碑臺680平方米,紀念碑建在平臺中央,山石砌成,彈頭形尖頂。紀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蕩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級高30厘米底座,底座邊長4米,碑體底邊長2.6米,高2.8米處砌出腰檐,檐下鑲嵌碑序與烈士名單碑刻。檐上南……[詳細] |
九連山游擊隊總部舊址位于和平縣青州鎮(zhèn)永豐村齋公背。1947年3月,中共九連工委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建立九連游擊根據(jù)地,組織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后開辟新的游擊區(qū)。接著,九連山游擊隊總部成立,總部設(shè)在青州齋公背,嚴尚民任書記,魏南金、鐘俊賢、曾志云為委員,下轄“連和、和東、河東、河西”四個分工委?偛砍闪⒑,游擊隊與青州人民一起,開展革命斗爭,抗擊國民黨的掃蕩,為最后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齋公背,始建于……[詳細] |
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位于和平縣青州鎮(zhèn)山塘村。1947年3月中旬,中共九連工委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到九連地區(qū)傳達香港分局關(guān)于形勢任務(wù)和恢復(fù)武裝斗爭的指示后,部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解放區(qū)、游擊區(qū)不斷擴大。和西、和東縣委按九連工委關(guān)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quán)的指示,建立了一批鄉(xiāng)、村人民政權(quán)。1949年1月1日,連和縣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上屬九連地委領(lǐng)導,下轄和西地區(qū)及連平忠信、上坪、大湖及惠化等鄉(xiāng)鎮(zhèn)。縣……[詳細] |
和東行政委員會舊址位于和平縣古寨鎮(zhèn)河東村嶂下。1947年3月中旬,九連工委領(lǐng)導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來到九連地區(qū),組織恢復(fù)武裝斗爭。1948年,按照九連工委關(guān)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quán)的指示,建立了一批鄉(xiāng)、村人民政權(quán)。同年,和東縣行政委員會在古寨嶂下成立,主席林鏡秋,上屬九連工委領(lǐng)導,下轄和東及川北地區(qū)。委員會成立后,對支援部隊及發(fā)動群眾參與革命活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該房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詳細] |
浰東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zhèn)石含村蟬溪村。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國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間。浰東小筑坐東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寬三門五間42米,每進與進之間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風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樓,俗稱“四角樓”。青磚砌墻,木架梁,硬山頂。斗門和大門均用青石砌成門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檁,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龍花卉圖案,……[詳細] |
顏氏紀念館位于連平縣城南山公園山腳下。與縣博物館合為一處,整個場館占地面積2000m2,建筑面積1000m2,基地展廳面積200m2。該館主要以傳承踐行“三十六字官箴”史料,集中反映清代連平顏氏祖孫三代為官清廉、親民愛民、忠貞愛國的品行風范;氐淖畲罅咙c是“三十六字官箴”!叭止袤稹笔穷伿狭疂嵨幕木琛!叭止袤稹钡娜氖恰袄舨晃肺釃,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詳細] |
位于和平縣合水鎮(zhèn)彰洞村的高安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建后不久就被流寇燒毀,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重修的新房比原貌要高大,也更加華麗。高安樓是方圍屋型,占地1100平方米,為三進三橫式布局,四角建有碉樓,主體建筑坐東朝西。高安樓大門上鑲嵌著青石匾額,上面浮刻著“儒林第”三字。門前立有兩對桅桿甲,上刻“候選直隸州分州黃蔚楠率男貢生寶輝同豎,皇清道光二十七年冬月吉旦立”。高安樓大門門上建有三……[詳細] |
冬天臘山摩崖石刻位于和平縣上陵鎮(zhèn)岑江村與中洞村交界處冬天臘山半山腰石壁,1982年發(fā)現(xiàn)。石刻高1.2米、寬0.8米。陰刻豎書隸體。入石深0.01米,字徑0.08米。文曰:“惠州衛(wèi)指揮任道遠,奉命征岑剿滅之。復(fù)屯兵善后四載,一方悉定。萬歷十九年歲次辛卯孟春谷旦記!泵髡履觊g,粵贛邊境農(nóng)民起義軍池仲容在九連山的曲潭自稱“金龍霸王”,明王朝派王守仁統(tǒng)調(diào)四省官兵征剿而滅之,但其余部李鑒、江月照等仍在上陵……[詳細] |
進士牌坊 位于和平縣下車鎮(zhèn)興隆管理區(qū)中心圍屋。乾隆七年(1742年)徐廷芳建。坊坐北向南;◢弾r石構(gòu)筑,四柱三門三樓,通面寬6米、高7.5米。中門二層石匾橫刻正楷“進士”大字,右邊豎刻小楷“乾隆七年壬戍歲會試”,左邊豎刻“中試柒拾貳名進士徐廷芳立”。三層石匾豎寫陽刻正楷“恩榮”二字。青磚砌筑疊澀出檐,青瓦蓋廡殿頂。 徐廷芳,和平縣中心圍人,乾隆七年中壬戌科進士,歷任肇慶、南雄教授,陜西扶風縣知縣![詳細] |
大丘面墓群位于和平縣彭寨大丘面山上。自1984年至1989年,發(fā)掘南朝墓12座,唐墓1座。 南朝墓有兩種形制,一種是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有兩座,墓底鋪磚“人”字紋。分前室和后室,后室比前室高18厘米,兩室之間有三級臺階,后壁設(shè)方形壁龕。封門磚側(cè)放疊砌。墓磚側(cè)面拍印方格紋、錢紋和魚紋。五號墓封門中發(fā)現(xiàn)1個長方形圖案磚,平面拍。秱連續(xù)規(guī)則的“王”字和“匣”形紋,側(cè)面拍印雙魚紋。十三號墓出土大量拍印有……[詳細] |
龍子山墓位于和平縣陽明鎮(zhèn)東北4公里處的豐道村龍子山東坡。1986年發(fā)掘。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坑窄長,長2.8米,寬0.7米~0.85米,殘深0.32米。墓向281°。人骨與葬具均已朽。隨葬品主要置于墓坑的前后兩端,共21 件,有銅鼎、戈、鉞、刮刀,其中鼎鑄飾竊曲紋和圓圈紋;陶器有罐、盉,罐飾弦紋、篦點、方格組合紋,盉飾重圈紋與大方格紋組合;原始瓷豆,施黃綠色釉;還有一組11件玉玦,大小相遞,最大的……[詳細] |
盧屋嘴遺址位于和平縣附城新社村一座較平緩的山崗?脊拍甏鸀樾率鲿r代晚期后段。1985年發(fā)現(xiàn)。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1986年試掘。文化層厚0.35米~0.45米,含紅燒土塊、炭屑。出土陶器有釜、罐、豆等,紋飾多見幾何印紋,以曲折紋為主,其次是方格紋、長方格紋、葉脈紋、梯格紋、籃紋、重圈紋等。石器有梯形錛、有肩錛、鑿、鏃、礪石等。1986年和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羊公寨遺址位于和平縣大壩鎮(zhèn)高發(fā)村東北面山崗上。年代為商周至漢。1983年發(fā)現(xiàn)。面積約3000平方米。陶器有凹底罐、圈足罐、甕、豆,還有原始瓷豆,紋飾有方格紋、篦點紋、云雷紋、夔紋、水波紋、米字紋、方格戳印紋等。石器有錛、鏃。青銅器有斧。遺物豐富,所屬的年代跨度較大,是一處較重要的遺存。1986年和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楊村坳遺址位于和平縣大壩鎮(zhèn)嶺下村背后山崗,又名石林坪。屬周代遺存。1983年發(fā)現(xiàn)?煞謨善。第一期有陶器罐、缽,紋飾有夔紋、細方格紋、弦紋、篦點紋。有原始瓷豆、鼎,鼎有雙耳,圓柱形足,內(nèi)外施黃釉,腹、底印細方格紋,底部還見一組刻劃符號,是少見之器。第二期有陶器甕、罐,飾米字紋。原始瓷器瓿、盅、盂、三足盒等。還有青銅器斧、鏃?赡苁悄乖徇z存。1986年和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華表塔,原名黃猄社塔,位于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彭寨鎮(zhèn)墩頭村。古時,因坐落在華表自然村,世人為了方便稱呼,故更名為華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由當?shù)卮迕窦Y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國26年續(xù)修。華表塔是和平縣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縣第一個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傳說華表塔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關(guān)于塔的興建,當?shù)孛耖g流傳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