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灣越人墓
春秋墓葬。位于湘鄉(xiāng)市東郊鄉(xiāng)長豐村何家灣。1982年發(fā)掘3座。1號墓為帶壁龕的土坑豎穴墓。隨葬有8件銅器,其0-自壁龕的有銅鼎、缶、削各1件。銅鼎蓋上有一鏤空盤狀蓋紐,表而滿飾陰刻重圈紋,蓋面中心部位有4個渦紋,再外有11道不同式樣的圖案,有云雷紋、勾連云紋、蟠螭紋、凸棱繩索紋等,粗壯獸蹄足。銅缶為大鼓腹,極矮圈足。另3件銅鼎形狀大小相近,腹近直,底近平,三長足外撇,三耳立于口沿,微向外移,耳端呈山字形(即牛角形),內(nèi)側(cè)滿飾折曲紋,并有相對的突出圓眼;立耳下部為云雷紋,有平蓋。蓋與耳接觸處凹時,正好嵌合;接近邊沿立有3個半圓紐,捉手外飾陰刻雷紋、三角雷紋、蟠螭紋;三范合鑄,底部有三角形鑄痕。兩件銅敦上下4個側(cè)垂梯形扒釘扣合,整體球形,接近口部處上下各有一環(huán)耳紐,飾浮雕云紋組成的獸面;上部有3個下半節(jié)為環(huán)、上半節(jié)由云紋組成的獸頭形紐,下半部有3個鏤獸蹄足,膝部和足部由云紋組成獸面。2號墓有頭龕,無隨葬物。3號墓僅出一銅鼎,腹斜直,底圜近平,三直足,足根微外撇、底部三角鑄痕,三足正安于三角鑄痕三個頂點處。1、3號墓出土的細(xì)長足外撇、底部三角鑄痕的銅鼎、削,均系越族青銅器中的典型器物;狹長的墓坑常設(shè)壁龕和頭龕,是越人墓的特征,故可判斷其為春秋晚期越人墓。但所出獸蹄足鼎、敦、缶,卻是典型中原或楚式器,可證接受中原和楚文化因素相當(dāng)明顯,說明春秋晚期楚勢力逐漸南下,地處湘中的湘鄉(xiāng),已與楚直接接壤。
信息來源:《湖湘文化辭典》
長豐村:長豐村…… 長豐村詳細(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