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顏山舊宅位于煙臺市牟平區(qū)寧海街道辦事處邵家塂村中,東經(jīng)121°36ˊ,北緯37°24ˊ,東距沁水河約800米,東南距端午山約1200米。舊宅始建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現(xiàn)存上下兩個大院,座北朝南,共有房屋110間,占地3280平方米。
張顏山舊宅上院,為東西相連的兩座二進式四合院,東院為好樸堂,西院為存古堂,各有房屋22間。兩院的建筑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材料、樣式完全相同,均為硬山、陰陽合瓦頂、梁架結(jié)構(gòu)。院內(nèi)南廳7間,東2間為門房,門房西1間為過道大門,大門有內(nèi)外兩道,外門為雙扇推拉式鐵柵欄門,門上飾有鐵藝;內(nèi)門為雙扇實榻木門,眉子的花牙子透雕花草圖案,上鑲3塊走馬板,中間一塊上刻圓形圖案;青石門枕,上有一對石雕獅子戶對;再西4間為客廳,木條抹灰天棚,四周飾石灰檐口線角,中部和西部各飾一個燈池,墻面刷黃色涂料,地面鋪墁進口彩色花紋水泥地面磚,南面有4扇窗,其中間兩扇三層窗,外層為進口的西式鋼筋攢花鐵藝防盜窗,中層為木格窗,內(nèi)層為雙扇玻璃窗,東、西兩扇為木格小檐窗;北窗皆為雙層,內(nèi)層為雙扇玻璃窗,外層為雙扇木套,門雙層,內(nèi)為雙扇木門,外為雙扇玻璃格門;一進院石條鋪墁地面,下設(shè)排水道,青石透雕錢形地漏,污水自南廳過道西墻下的排水暗道排出院外。大門正對的照壁,為須彌座磚作仿木結(jié)構(gòu),束腰為白色磨光理石敷面,壁身四角飾磚雕岔角,頂為硬山筒板瓦頂,檐頭高挑,斗拱交錯,兩攢斗拱之間的白灰底上繪有四藝、四聲及暗八仙、花卉等圖案,彩繪、雕刻相結(jié)合,維妙維肖,是整個建筑磚雕的精華;照壁西為垂花門,門樓頂為硬山卷棚式筒板瓦頂,檐頭高挑,鏡磚和博縫磚均雕有圖案,水泥抱柱,兩兩相連的四扇對開屏門,荷花式垂珠,雀替和眉子的花牙子透雕福、祿、壽、松、竹、梅等吉祥圖案,門西基礎(chǔ)下留有排水暗道;進垂花門后為二進院,院內(nèi)東廂4間,為伙房,灶間上有錢形氣窗,炕屋炕前有地窖;西廂4間,南1間為老式木桶廁所,梁架櫞望露明,頂有大氣窗;北3間為住房;正房7間,有東西兩門,木條抹灰天棚,對門一間天棚四周飾石灰檐口線角,南、北各飾一個燈池;西門南對垂花門,北對正房北門,北門為雙層,內(nèi)為雙扇玻璃格門,外為雙扇鋼板卯制防盜門;北窗為雙層,內(nèi)為雙扇玻璃窗,外為雙扇鋼板卯制防盜窗;地面原為約3寸厚的三合土夯打,后改為水泥鋪墁;正房內(nèi)南北中軸線上等距離分布六根方木里圍中柱,將房屋分為七間。二進院內(nèi)“丁”字甬路為水泥鋪墁,上壓錢形花紋,有泛水,兩邊散水為水泥鋪墁,斜格紋,靠西廂一邊與西廂散水之間有水泥排水溝,靠天井一邊有小石條砌排水溝。出正房北門為后院,寬約3米,圍以高大的院墻,后院的污水經(jīng)由北門下的排水暗道排至二進院后排出。
張顏山舊宅下院,位于上院東3·7米處,整體比上院偏南27·4米,建筑時間略早于上院,新材料的運用也略遜于上院,但建筑規(guī)模、形式于上院相同甚至略勝一籌。其建筑為東西相連的兩座三進式四合院,各有房屋33間。兩院的建筑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樣式完全相同,均為硬山、陰陽合瓦頂、梁架結(jié)構(gòu)。南廳7間,一如上院,僅在一進院最西端辟靠北墻有一小間廁所;南廳大門正對的照壁,西為垂花門,照壁、垂花門樣式同上院。進垂花門后為二進院,院內(nèi)西廂4間,正房5間,房前為方形青石鋪墁散水;正房房門正對垂花門,屋內(nèi)木條抹灰天棚,四周飾石灰檐口線角,東、中、西等距離飾3個燈池,地面鋪墁進口彩色花紋水泥地面磚,東北角有一扇通過道的便門;二進院內(nèi)“+”字形的甬路,為方形青石鋪墁,西與西廂散水相連,靠天井一邊有小石條砌路牙;西院墻中部為一個小門樓,硬山,卷棚式陰陽合瓦頂,雙扇實榻木門,出門為南北甬路;照壁東為通向三進院的南北甬路,石條鋪墁;甬路東為東廂,有房屋4間;甬路北端為與二進院正房相連的一間過道,過道有雙扇實榻木門,雀替和眉子的牙花子透雕花草圖案;三進院正對過道為依墻影壁,與三進院西廂南山墻合二為一,形式類似前院照壁,依墻部分浮雕出檐頭斗拱;照壁西為垂花門,門樓頂為硬山卷棚式筒板瓦頂,水泥抱柱,荷花式垂珠,雀替和眉子的花牙子透雕花卉圖案;垂花門西為一廁所。進垂花門后為三進院,院內(nèi)東、西廂各4間,正房7間,房前為方形青石鋪墁散水和小石條砌成路牙,正房屋內(nèi)木格抹灰天棚,天棚四周飾石灰檐口線角,西面有北門,出北門為后院,寬約3米,圍以高大的院墻。三進院內(nèi)甬路為石條鋪墁,有小石條砌路牙。
舊宅意義
張顏山舊宅建筑規(guī)模宏偉,設(shè)計巧妙,作工精細,用料考究。兩院所有房屋高大寬敞,均為青磚灰瓦,石條臺明;東西院相連而不接山;屋內(nèi)地面以下填充約1米深的細河砂以隔水防潮,屋外門、窗左右邊框為青磚砌垛,上框用紅磚砌成西式拱形,中間凸出,色彩搭配合理;窗臺以下墻面全部由精心加工過的青石砌就,南廳、正房的山墻青石砌至檐下,莊重、宏偉。其總體風(fēng)格既保持了中國傳統(tǒng)四合院莊重方整、左右對稱的特點,又揉進了西方建筑線條圓滑、色彩明快的特色;使用的材料,以中國傳統(tǒng)的磚、瓦、石、木為主,輔以國外進口和新興時尚的鐵藝材料、彩花水泥方地磚、磨光理石敷面。整個建筑莊重大方,氣派華麗。尤其是它的磚雕,華麗而不繁縟,細膩而不奢侈,吸收了南北雕刻的精髓,極具審美價值。專家考證,該建筑包涵中西風(fēng)格,融匯南北精華,氣勢宏偉,做工精細,代表了民國初期膠東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保護狀況
2001年7月,張顏山舊宅被確定為省級優(yōu)秀歷史建筑;2004年4 月,煙臺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海街道:牟平區(qū)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區(qū)境北部,北瀕黃海。面積36.6 寧海街道4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耕地1154公頃,轄37村委會,38自然村。(2003年,寧海街道辦事處辟出5個村,武寧鎮(zhèn)辟出12個村,歸牟平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管理,行政區(qū)劃未變。)自然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有丘有泊,以泊為主。以金、元、明、清寧海州治設(shè)此取名。是牟平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 寧海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