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居洞在襄樊市襄陽城東南20余公里的漢水東岸,背靠霸王山和廟門山。傳說東漢末名士龐德公在此隱居,故名。
洞系一天然石室,前寬后狹,冬暖夏涼,頗適居住。洞門為拱圓形,兩旁石柱上鐫刻對聯(lián):“山中日月閑來住,洞山煙霞自古今。”橫額是:“隱士居”。傳洞前原有房屋數(shù)十間,惜已毀廢。今有一合抱之樹,稱為“紅葉樹”,每當(dāng)秋末冬初,葉紅似火,色燦如霞。洞南北兩邊還有祠堂洞、牛洞、青蛙洞等,均掩映于翠林之中,野趣天成。
龐德公,襄陽人,躬耕于襄陽城南峴山。與司馬徽、諸葛亮、徐庶等友善。其從于龐統(tǒng)“鳳雛”,以知人著稱。劉表為荊州收時(shí),他拒絕禮請,隱居鹿門山,采藥以終。
龐德公,字尚長,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 龐德公與當(dāng)時(shí)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交往密切。龐德公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yù)為知人。對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早年影響較大,并得到諸葛亮的敬重。龐德公最后隱居于鹿門山,采藥而終。 耕讀為業(yè) 龐德公,字尚長。 (然而宋書此處的尚長應(yīng)是指后漢的隱士向長,而非龐德公之字…… 龐德公詳細(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