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漣源市藍田城區(qū)西南約四公里處,與新邵縣、冷水江市毗鄰,湘黔鐵路、國道207線、婁漣高等級公路和婁星高速貫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中世業(yè)堂和紅旗居民點于2011年初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紹興年間,相傳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境內(nèi)遺存有百余座明清時期的青磚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世業(yè)堂”、“于時處”、“一德莊”和“梁氏宗祠”等50多處,另有五岳寨的抗日戰(zhàn)壕和大躍進時期的紅旗居民點兩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曾是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地下支部做活躍的地方之一,現(xiàn)仍存六處革命遺址。抗戰(zhàn)時期省會長沙曾有八所中學遷址于此,一時人文慰起,盛極一時。三甲古村落的建筑極具人文特色,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集建筑、書法、楹聯(lián)、雕刻、民俗等多重文化元素之大成。古建筑保存完好,歷史文化內(nèi)涵豐富,荷葉水庫等自然風光怡人,金竹餐飲文化獨具特色,交通十分便利。
省級文保單位——紅旗居民點
1958年漣源縣紅旗公社拆除300多間正屋、40多間堂屋建集體宿舍和公共食堂,與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每棟有12根廊柱,24間房,20間同樣大小的房子左右對稱結(jié)構(gòu)分布,4間較大的房子是辦公室和會議室,房屋正中是一條筆直的過道。整個居民點共144間房,結(jié)構(gòu)整齊劃一。
世業(yè)堂
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由舉人梁治達主修。主體建筑由6棟大廳堂,6個天井,近200間大小正房組成,占地8600平方米。院內(nèi)多棟房屋、檐巷走廊相連,回廊交錯相通。整個建筑系磚木結(jié)構(gòu),主廳大門前的木墻和廳堂內(nèi)相連的木門都雕刻著花草圖案和人物故事。特別是正廳屋的大幅木雕掛簾,天井底部的石刻、磚墻的灰塑,以及住戶的雕工精美的古老花床,令人贊嘆。
院落主任梁菉莊(梁治達),與曾國藩同年中舉,關系甚密。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及,死后曾國藩贈挽聯(lián)“有人半夜持山去何處乘龍帶雨來“。
其子梁海舲(梁學釗),湘軍將領,道光丁未癢生,誥授二品頂戴、資政大夫,與云貴總督劉岳昭有金蘭之義、聯(lián)姻之親。
其孫輩梁希杰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留學日本、與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是同窗好友。曾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任職,抗日時期在藍田國立師范學院任教,與廖世承、錢鐘書、皮民舉等同事,解放后任華中師大校長、湖北省政協(xié)副主席。
抗日戰(zhàn)壕
1944年8月,國民黨愛國將領梁祇六為為國保家,率領15師駐守藍田時,令團長率團駐守三甲。為抵御日寇入侵本土,打擊敵人,團長令二營在三團長駐守三甲。為抵御日寇入侵本土,打擊敵人,團長令二營在三甲玉屏峰筑工事整整半月,挖戰(zhàn)壕1400多米,保衛(wèi)了藍田和三甲。
荷葉水庫
有三甲八景中的雙虹映彩、灘水晴波等景點,這里常年綠水青山,景色宜人,是城里人旅游休閑、蕩舟垂釣的極好去處。
北塔
清道光18年,梁慶璋、梁兆瑞等人修建文塔(俗稱北塔),原塔石座高1.8米,上砌三級青磚六角塔樓,被毀于1971年。2007年按原貌重建。修臺階,開門窗,架樓梯,立寶頂,檐角懸掛銅鈴,令人向往。
于時處
建于清咸豐初年,建造主人梁月林,長子為正四品都司梁首善,曾為曾國藩募兵團練負責人。孫梁堯天曾任做新學校校長和達德學校董事長。屋名為同治六年舉人、榜眼及第、翰林院編修,大書法家黃自元所書。
步三莊
門前有康熙6年建距今351年仍完整無損的古橋。主人梁卓軒為道光時期舉人,任皖北同知知事,同治6年擴建其父房屋,即現(xiàn)存步三莊的主體,并請同鄉(xiāng)舉人(后為榜眼)以書法聞名安化的黃自元題寫莊名和門聯(lián):步三莊,三步兩條橋,一門萬卷書。
敏慎堂
建于清代,有民國抗日將領3名,長沙周蘭女校在此辦育英女校。曾國藩駐此招募湘軍。
竹松園
建于清代,工程最繁重,廳堂最大,院內(nèi)坪地最長。
梁氏家祠
建于清代,建筑規(guī)模宏偉,戲臺氣派大方,工藝精致。
中國遠征軍團長陳海泉烈士故居
陳海泉,又名陳劍秋,1906年生于三甲財溪,1927年畢業(yè)于寶慶縣立中學后,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六期工兵科。1930年,被分配在國民革命軍十九師工兵營四連任連長,并代理營長。歷任陸軍新編二十九師八十六團中校團副、干訓班主任、副團長。1942年3月上旬日軍攻占仰光,國民黨政府派中國遠征軍開入緬甸抗日。4月27日,任二十九師八十七團上校團長的陳海泉奉命入緬,并于5月2日戰(zhàn)死沙場,時年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