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石坊位于安徽-黃山,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歙縣城內(nèi),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立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
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稱“八腳牌樓”。南北長11.54米,東西寬6.77米,高11.4米,面積78.13平方米。許國(1527一1596),字維楨,歙縣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歷仕嘉靖、隆慶、萬歷三朝,萬歷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晉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許氏衣錦還鄉(xiāng),當年即立此坊,故坊上鐫有“恩榮”、“先學后臣”、“上臺元老”、“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字樣。字為館閣體,明書法家董其昌書刻。許國石坊是仿木構(gòu)造建筑,有脊、吻、斗拱。由前后兩座三間四柱三樓和左右兩座單間雙柱三樓式的石坊組成。石料全部采用青色茶園石,石料質(zhì)地堅硬,粗壯厚度,有的一塊就重達四、五噸,石坊雕飾藝術(shù)更是巧奪天工。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塊匾額,每一處斗拱和雀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12只獅子,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雄踞于石礎之上,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這些富有“個性化”的雕飾設計,巧妙地表達牌坊主人許國的思想意識和社會成就。牌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內(nèi)外側(cè)都有精美的圖飾。南面雕的是“巨龍騰飛”。象征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許國對朝廷的忠誠;內(nèi)側(cè)雕“英(鷹)姿(雉)煥(獾)發(fā)”,頌揚皇上年輕有為。東面雕“魚躍龍門”表示許國是科班出身;內(nèi)側(cè)雕“三報(豹)喜(喜鵲)”,喻許國在萬歷年間的三次升遷。兩面雕“威鳳祥麟”,“鳳”和“麟”乃文風鼎盛,德政昌隆的太平盛世才會有的,這幅圖稱頌了當時的社會;內(nèi)側(cè)雕“龍庭舞鷹”,“舞鷹”諧音“武英”,暗示許國身居武英殿大學士的地位。北面為“瑞鶴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許國的品格高尚脫俗;內(nèi)側(cè)為“鹿鳴圖”借《詩經(jīng).鹿鳴》篇意,表示許國身為禮部尚書,常會嘉賓學子,鼓瑟吹笙,生活儒雅。石坊上的題字石坊上的題字都出字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之手。坊上“先學后臣”按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讀書做官,它告訴人們許國是科班出身,是憑借才智而成為國家重臣的!吧吓_元老”中“上臺”(即上臺、中臺、下臺之一),“三臺”本來是星象的名稱,而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元老”指許國歷任三朝,是朝遷的重臣。
歙縣“以才入仕”稱甲江南,歷代英杰輩出,名儒顯臣層出不窮。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旌表明少保兼木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建。石坊上遍布雕飾,工致細膩,古樸豪放,為徽州石雕工藝中的杰作。許國石坊四坊架連,八腳并立,俗稱“八腳牌坊”,它以中華獨一無二的雄姿成為舉世矚目的“國寶”,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