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那曲地區(qū),湖面海拔為4718米,長70公里,寬30公里,被尊崇為"圣湖"、"天湖"。它象一顆晶瑩的寶石,鑲嵌在萬里羌塘草原上,以其瑰麗迷人的湖光山色和美麗的傳說,陶醉了眾多的游人和朝圣者。納木錯湖濱廣闊、水草豐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場。野牦牛、巖牛等眾多野生動物也經常出現。
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從湖東岸到西岸全長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寬30多公里,總面積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處約33米以上。納木錯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補給,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藍色,水天相融,渾然一體,閑游湖畔,似有身臨仙境之感。
清晨,湖面靄靄茫茫,周圍群山若隱若現,太陽升起,云消霧散,清風拂面,浩瀚無際的湖面蕩起漣漪,真似慈祥的仙女,手揮素巾注視頭著來人,這時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牧場一片淺綠,山體紅黑間雜,峰頂白雪皚皚,主峰如一個威武戰(zhàn)士守護著納木湖。高原氣候瞬息萬變,時而狂風大作,時面烏云蓋天,風雪過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傍晚,湖水被夕陽的余渾照得霞光閃爍,真是迷人。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于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島面積為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島居五個半島之冠。島上紛雜林立著無數石柱和奇異的石峰,有的壯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島上還分布著許多幽靜的巖洞,有的洞口呈圓形而洞淺短,有的溶洞狹長似地道,有的巖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滿了瘤鐘乳石。島上到處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間還有自然連接的石橋,島上地貌奇異多彩,巧奪天工,實屬奇觀。
納木錯是第三世紀未和第四世紀初,喜馬拉雅山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后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干燥,納木錯面積大為縮減,現存的古湖巖線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現在的湖面約80余米,湖濱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每當夏初,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牛、野驢、巖羊、狐貍、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qū)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
納木錯,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chuàng)始人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并認為是勝樂金剛的道場,始創(chuàng)羊年環(huán)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諸佛、菩薩、擴法神-在納木湖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羊年僧谷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一次就感到心滿意足,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這一活動,每到-羊年的四月十五達到高潮,屆時僧俗去集,先后歷時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