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禪院等,位于石湖茶磨山下,依茶磨山邊的巖石造型,鑿就一尊觀音佛像,立于山崖裂隙間,俗稱“石佛”,寺名由此而來。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題寫匾額“普門香梵”并撰寫對聯(lián)一副“愿力廣施甘露味,聞思遠(yuǎn)應(yīng)海潮寺”。對聯(lián)至今仍在觀音殿的石柱上。
石佛寺始建于宋淳佑年間(公元1241-1252),由堯山主開山,規(guī)模雖小,卻甚得佳境。元代詩人陳基到此游覽,有《登觀音巖》詩云:普陀山枕海波寬,古洞誰移此地安。巖下碧潭常侵日,云根瑤草不知寒。樓篁鸚鵡呼人語,伏澗蜿蜒聽法蟠。山兀石橋方廣路,也須一虔姿盤桓。后該寺歷經(jīng)數(shù)次重修,到了民國初年,石佛寺尚有大殿,后毀之以火。文革期間,寺廟遭到破壞,寺閣、盤道、石梁均被砸毀,觀音像砸成三段,落入山下澗內(nèi)。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政府重修了石佛寺,疏浚澗中淤泥,將石觀音像從澗中撈出,清洗干凈,重新拼裝修補(bǔ),恢復(fù)了原貌,F(xiàn)在的石佛寺,仍依山而建。兩端為二層小殿,下為觀音堂,兩根石柱上刻有乾隆皇帝題的楹聯(lián),古意盎然。如今,松濤陣陣,山雨淋淋,山寺寂寂,梵音清流洗去俗世的喧囂,而惟有人們心中的那份寧靜才是永遠(yuǎn)的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