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縣博平鎮(zhèn)北11里三教堂村,此處有一塊清代石碑,正面有五個二十公分見方的大字“孔子回轅處”,楷書陰文,上款刻有“大清乾隆十三戊辰夏季吉日重立”,下款沒有立碑者署名,可能年久損壞無法辨認(rèn)。石碑的尺寸170×67×19厘米。
據(jù)史志記載,公元前492年,應(yīng)趙簡子之召,孔子自衛(wèi)將入晉,至河,聞趙簡子殺竇鳴犢及舜華,乃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jì),此命也夫!弊迂曇贫M(jìn)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二人而后從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殺之。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卵,則凰凰不翔其邑,何則?君子違傷其類者也。鳥獸之于不義,尚知避之,而況乎丘哉!”
于是回轅歸東,返于衛(wèi)國的陬里,作琴曲《陬操》以哀之。自此始,沖出的黃水支流名曰“鳴犢河”,在孔子欲過河的鳴犢度口,刻“孔子回轅處”。
注解:趙簡子是趙國的實際掌權(quán)者,他的執(zhí)政方法也是嚴(yán)刑峻法。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趙簡子殺了兩位論敵(也是當(dāng)時著名的學(xué)者)竇鳴犢和舜華。
這件事發(fā)生在孔丘-的第五年。當(dāng)時,孔丘正準(zhǔn)備由衛(wèi)國往晉國,到了河岸邊,就聽到了趙簡子殺竇鳴犢和舜華二人的消息?浊饑@息說:“真美呀,浩浩蕩蕩的水,我不能過河西去,是我的命不好啊!竇、舜兩人是晉國賢明的大夫,趙簡子掌握了政權(quán),就把他們殺了。鳥獸對不義的舉動還知道避開,何況人呢?”于是就返回去了。
信息來源:茌平史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