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祖居
下寨,是著名的文學大師沈從文的祖居。沈從文的曾祖父的父親沈文科的墳墓,就在這寨外的小山包旁。
據(jù)說沈從文先生一直到謝世前,都有一個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家世搞清楚。
美國有個叫金介甫的學者,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花了十年的功夫,“多次到過中國,到過湘西,多次訪問了沈(從文)先生”,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卡片,寫下了28萬字的《鳳凰之子·沈從文傳》。但對于沈從文的家世,作者卻同樣沒有搞清楚。他在書中說:“沈家在當?shù)厮闶鞘兰掖笞,所以對其先世很引以為豪,雖然他們發(fā)家歷史并不久遠。沈從文說過,在鎮(zhèn)筸城西邊有個沈家莊,居民是漢人。村民靠開采朱砂為生,他們可能是被發(fā)配到邊疆的犯人,對此現(xiàn)已無法考證。沈追溯祖先歷史只到上面兩代,不像中國某些出身高貴的家族動不動就將0家譜上溯到一千年之久。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沈家確實是寒素之家。再說,像湘西這樣開發(fā)歷史本來就較短的地方,像沈家這樣祖、父兩代都有功名的家庭,也足夠稱為‘世家’。”
其實,沈從文的祖先既不是“被發(fā)配到邊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金介甫“花了很長的時間,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之所以得出這樣一個不甚準確的結論,其原因是,他沒有尋找到沈從文的“根”。
沈從文的“根”在哪里呢?
沈從文的“根”就在銅仁!
倘若金介甫先生能跨入銅仁,那他就不難了解到,沈從文的0家譜不僅可以上溯到一千年之久,甚至還可以上溯到兩三千年之久,而且其祖先既不“可能是被發(fā)配到邊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
根據(jù)在滑石發(fā)現(xiàn)的《沈氏家譜》記載,沈從文的祖先原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的周文王之后,封地于沈,以國為姓。其出身則不僅只是“高貴”,而且還應是很顯赫了。
沈從文的祖先是因為做官而“宦留黔、楚”,定居在湘黔邊境一帶的,而且后來還“銀錢有半鄉(xiāng)之譽”,所以既不是“被發(fā)配到邊疆的犯人”,當時也不是“寒素之家”。
沈從文的九世祖沈思遠,先是在江西瑞州府高安縣任過知縣,而后才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改遷銅仁府。當時因為道路不安全,任滿難以回老家,于是就在銅仁定居下來了,先是落業(yè)在城郊的熊家屯,不久又移居城郊的沈家灘,再后就從沈家灘又移滑石鄉(xiāng)。沈家在滑石買下的田地東至亭子關、西至大興場、南至馬斜溪(今馬巖的馬仙溪)、北至黃慧營(今鳳凰縣的鄉(xiāng)黃合營)!般y錢有半鄉(xiāng)之譽,至今族大枝繁。”滑石的谷坳、楊柳坪、小田、野鴨塘、舉屯、梗竹林、亂巖塘等村寨,都是沈家后人族居的寨子。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湘黔邊境爆發(fā)了石柳鄧領導的苗族大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地方封建勢力。這場風暴卷走了沈氏家族的興盛,使世代榮耀的沈氏家族境況急轉(zhuǎn)直下,昔日的輝煌門庭已蕩然無存,化為斷壁殘垣,一派狼藉,沈家人丁從此一貧如洗,經(jīng)受著苦難的磨礪。嘉慶六年(1801年),沈光漢之子、沈從文的第十八世祖沈文科,家境依然貧寒,只有占地約一百來平方米的三間破舊木板房。沈文科死后,草草安葬,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才立了一塊高二尺,寬不過一尺五寸的粗墓碑。至今碑文還隱約可辨:“沈公文科之墓,立于道光十三年”。沈文科生有五子,分家立業(yè),各自謀生。四子沈歧山因難于在下寨故里生存下去,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帶著兒子沈宏富,沈宏芳背井離鄉(xiāng),在鳳凰境內(nèi)的黃羅寨(今林峰中寨村)找到一塊立足之地安身立命。自沈從文的第十九世祖、曾祖父沈歧山遷居鳳凰后,居住于貴州銅仁的沈家族,便分出一支落籍湘西了。這一分支雖然已離開祖先故園,但仍與故土保持關系,經(jīng)常探親,祭祖,聯(lián)系密切。沈從文的祖父沈宏富做了貴州總兵的大官,26歲還署理過貴州提督。他也;劂~仁下寨探望,父親沈宗嗣在軍中學了醫(yī)術后,經(jīng);氐较抡粠嗅t(yī),在當?shù)亓粲忻烂。直?941年,沈從文的胞弟云麓返回下寨,才將這里祖產(chǎn)房屋變賣。因為沈從文青少年離家后便很少回來,所以他在追溯祖先歷史時才只能到上面兩代。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因此,沈從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個民族的任何一個,但沈從文本人卻更熱愛苗族,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于苗族風情的描述。 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 沈從文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