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位于鎮(zhèn)江東北的揚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獅子山,雙峰山,海門山等,自東漢名士焦光隱居此山后,至今稱為焦山。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故人稱“中流抵柱”。
由于揚子江的北坍南漲,現(xiàn)在的焦山已接近南岸。從鎮(zhèn)焦路至江邊,乘輪渡至焦山南麓的碼頭,上岸北行不足5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筑定慧寺。定慧寺又名普濟寺、焦山寺。始建于東漢末年,距今已1700余年?滴醯勰涎矔r,為之改名“定慧寺”。寺內(nèi)亭臺樓閣掩映于綠蔭叢樹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諺。定慧寺的山門莊嚴典雅,古色古香,門前有一對明代的石獅鎮(zhèn)守,門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額,照壁上“海不揚波”四個大字,顯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
走進山門,穿過天王殿,院中有一御碑亭,亭內(nèi)石碑上刻著乾隆帝下江南時作的《游焦山歌》。迎面的大雄寶殿,氣魄宏偉,具有明代風格。屋頂?shù)颀埶茗P,殿內(nèi)金壁輝煌。在高懸的長明燈后,和藹慈祥的釋迦牟尼、藥師、彌陀三尊大佛高踞在蓮花寶座之上。兩旁的十八羅漢造型逼真,神態(tài)各異。主佛背面的海島上,觀音大士、善財、龍女和諸位菩薩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佛教“五十三參”的故事。大殿前的院中,有兩棵千年古銀杏,枝葉婆娑;大殿西院內(nèi)有一口井,名曰“東泠泉”,相傳為焦光取水煉丹之處,故亦稱“煉丹井”。由定慧寺東的觀瀾閣往北,越小橋過假山,便到了焦山碑林寶墨軒,這是北宋初年潤州太守錢子高所建。軒內(nèi)珍藏著460余方碑刻,僅次于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最璀璨奪目的無價之寶是《瘞鶴銘》,被譽為碑中之王,歷代書法家稱之為“大字之祖”、“書家冠冕”。
寶墨軒之東不遠處是古炮臺遺址。炮臺呈馬蹄形排列,面對大江。它是我國人民抗英反帝斗爭的重要遺跡。從古炮臺北登山西上,就到了焦山東麓的絕頂吸江樓。因亭內(nèi)四面有木雕佛像,所以又叫四面佛亭。此亭八角形,兩層,水泥仿木結(jié)構,有梯可盤旋而上。登樓遠眺,大江南北,旖旎風光,盡收眼底。在吸江樓之西不遠的綠竹幽林中,掩映著一座四合庭院,門額寫著“鄭板橋讀書處”,又叫別峰庵。鄭板橋曾在此讀過書,因而名聞遐邇。由此向西,經(jīng)百壽亭婉蜒南下,就到了焦光三拒御詔不肯出仕的三詔洞。洞內(nèi)有焦光的塑像
。自三詔洞往東南可至壯觀亭;往南可到摩崖石刻,這里的崖壁間遍布歷代名家的詩詞題刻,上至六朝,下到明清;正、草、隸、篆無不具備。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其中陸游和米芾的真跡尤為珍貴。由摩崖石刻向東可至華嚴閣。此閣二層,北倚石壁,南臨大江,東近定慧寺。焦山的“華嚴月色”,詩意最濃。
鎮(zhèn)江三山,歷來為游客所鐘情,然而,除此之外,城南山林中的招隱寺、讀書臺,增華閣、竹林寺,以及鶴林寺、蓮花洞等,亦不失為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地址: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東吳路83號
類型:山寺廟
等級:AAAAA
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
電話:0511-88817103
開放時間:
7:30-17:00
門票信息:
12.1-12.31:50元;9.1-11.31: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