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千年古鎮(zhèn),鹿寨文明的發(fā)源地,建于孫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距今將近2000年歷史。中渡鎮(zhèn)總面積374平方公里,位于鹿寨縣城西北26公里,它既是鹿寨融安永福三縣的結(jié)合部,又是鹿寨縣西北邊陲的經(jīng)濟重鎮(zhèn),素有"四十八弄的明珠"之稱,總?cè)丝诩s5萬人。這一對古榕樹有600年歷史,歷經(jīng)歲月滄桑,仍屹立于洛江兩岸。這里至今保留有古城門、城墻、商號,可見當年的商賈云集。
中渡八景之一——香橋仙境:香橋巖處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四周青山聳翠,層巒疊嶂。入口處是一個窄小洞口,前行數(shù)十步,見到一個鐘乳倒掛的大型洞廳,眼前豁然開朗,白云悠悠,別有洞天。遙望,一座天生石橋高拱,宛若長虹,橋面上綠樹披蔭,藤蔓垂懸。橋下河水洶涌湍急,飛珠濺玉,聲如雷鳴,上游碧水宛轉(zhuǎn),下游潭深水幽,如仙境一般,身入其中,真正能體驗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桃源”境界。中渡八景之二——響水涌泉:洛江上游的響水,兩岸山峰對峙,河中有階梯狀的石平臺,長約百余公尺,河床落差二十余公尺,河水激越奔騰,飛流而下,轟鳴如雷,故名“響水”。河水落到石平臺上,銀珠飛濺,如朵朵蓮花。大有“層蓮翻浪光如雪,十里聞聲聽隱雷”的情景,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這就是著名風景名勝“響水瀑布”,由于響水源頭從香橋巖地下河涌出,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響水涌泉”、“響水鳴琴”。中渡八景之三——鷹山掛月:有詩云“一山飛崎洛江邊,酷似蒼鷹羽翼全;萬里晴空天如水,峰頂常掛月嬋娟!蔽挥谟⑸街袑W背后、舊縣村頭的鷹山,無論遙望、近看,都非常像一頭雄偉的蒼鷹。昔人曾在鷹山嘴上題寫“鷹山不二”四字,意即此處第一,再無第二了。中渡鎮(zhèn)又名鷹山鎮(zhèn),即典出于此。每逢碧天如洗,皓月當空,遙望鷹山,仿佛嫦娥起舞,雄鷹展翅。難怪詩人有“嫦娥戲鷹”的聯(lián)想。中渡八景之四——洛江春汛:洛江發(fā)源于永福縣的喇嗒和香橋巖的地下河。洛江流至黃冕的舊街村與清江匯合,稱為洛清江,洛清江流經(jīng)鹿寨鎮(zhèn)、雒容鎮(zhèn)、江口鄉(xiāng)后匯入柳江。鐫刻在江邊巨石上的“洛江”兩個鮮紅大字,年復一年,風雨剝蝕,但仍然分外顯眼。洛江江面狹窄,水緩、平靜、溫柔,在洪水季節(jié)也無大害。洛江不僅滋潤、哺育沿江數(shù)十萬畝農(nóng)田土地,還可發(fā)電,也可通航,五十年代以前,50噸的船只可上溯湘漓,下通梧粵。這里的春天來得特別早,殘冬剛過,江水-,魚躍灘頭,燕舞樹梢,牧笛橫吹,牛兒歡跳,田野秧歌,綠滿山腰,一幅“春耕圖”和“農(nóng)家樂”,便在春姑娘的嬉笑聲中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了,很容易使人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的名句。前人也非常形象地將這一景觀稱為“洛江春汛”。
中渡八景之五——西眉煙雨:溯江而上,船移景換,江面波光粼粼,只見遠山含黛,近坡浮翠,令人目不暇接,西眉山倒影隱映水中,拔地而起的西眉山,雄奇俊秀,樹木蔥蘢繁茂,山頂炮臺凌空而起,在蒙蒙細雨中,山上云纏霧繞,景象頗為壯觀。
中渡八景之六——東嶺晴嵐:東嶺,名十二嶺,又名十二弄,橫列在中渡城東門碼頭洛江對岸,是古城中渡東南方向的屏障。雨過天晴,或明月當空,嵯峨崢嶸的嶺峰在冉冉飄緲的瑞靄中似有若無,確有長江三峽中巫山十二峰的意境。
中渡八景之七——龍?zhí)肚镌拢糊執(zhí)都待執(zhí)逗,即月橋村與新縣村那一段洛江,碧綠幽蘭,深不可望。民間傳說有一條黃龍潛藏,故名“龍?zhí)逗印。它發(fā)怒,洛江便暴漲;它息怒,洛江就平緩。這個傳說,可能是我們古老的民族將“龍”當成“圖騰”頂禮膜拜演化而來的。
中渡八景之八——獨秀凌霄:指朝陽村獨寨屯后那座在千頃田疇中拔地而起的孤峰。由此往西行進,至平山鎮(zhèn),一路上還有“三大炮”、“筆架山”等許多直插云霄的山峰,座座雄奇?zhèn)グ,千頃良田,村環(huán)水繞,很有古人所謂“參天卓立標千古,拔地巍然鎮(zhèn)四周”之概。登臨選勝,確實“疑在畫中游”。
中渡鎮(zhèn):中渡鎮(zhèn)位于鹿寨縣西北角,方圓374平方公里,境內(nèi)奇山秀水,民風淳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歷史文化古鎮(zhèn),早在三國時就已建縣,有“文化古鎮(zhèn),旅游鄉(xiāng)鎮(zhèn)”之美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nèi)有以香橋巖國家地質(zhì)公園為中心的九龍洞、響水瀑布、鷹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風光,以一方保障、香橋石刻、武廟等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區(qū)內(nèi)外享有盛名。改革開放以來,中渡的經(jīng)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得到了…… 中渡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