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蕩如砥的青桐洋畔,矗立著一座風光旖旎的山峰,遠眺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人們稱為鷹峰。每年慕名而來游覽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
從縣城往南,到達英利鎮(zhèn)后就進入鷹峰風景區(qū)。首先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墨綠的鷹圖。在藍天白云襯托下,鷹冠、鷹嘴、翅膀的輪廓線條,勾勒出山鷹勃發(fā)的雄姿、迷人的倩影。
鷹峰山體回環(huán),崎嶇高聳。南坡青草鋪地,野花吐艷,根藤曼繞,喬木繁蔭;北坡巖層裸露,重疊鱗峋,千奇百怪,像虎、像龜、像筍、像蛋……這都是火山爆發(fā)后遺留下來的杰作。半山腰上有一塊懸石,山民稱之為“石牛公”。你如果定睛注視這塊石頭片刻,就會隱約看見牛的鼻、嘴、眼、角,活像一只老牛臥在山坡樹蔭下悠閑嚼草。關于“石牛公”的傳說,眾說紛紜。其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很久以前,附近村莊的一個放牛娃騎著一只老牛上山,把牛拴好后就到山崖陰濕處尋找“淮山”;瓷绞且环N野生藥材,牛娃靠挖淮山度日。他尋了大半天,才順藤找到淮山的根薯。牛娃一邊挖,一邊拔,由于用力過猛拔斷了淮山的根,他從斜坡上滾落入崖底,昏迷過去。頃刻,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狂風發(fā)作,大雨傾盆。牛娃從朦朧中覺得好像騎著老牛從崖底飛上來。清醒后,牛娃滿山遍野找不見老牛,卻在原來拴牛的地方見到一塊怪石頭。牛娃以為是老牛神化救了他的命,為此每次上山都來拜石頭,懷念老牛。后來,本地村民把石頭當作“公”(神)來崇拜。每逢年節(jié),都有人上山燒香,祈禱“石牛公”消災納祥,F(xiàn)在,許多游客來到鷹峰,都要尋找“石牛公”,摸一摸,拜一拜,以求平安呢。
靠近山頂,有一處橫出的巖石,極像鷹的嘴。巖石兩側(cè),有兩個山洞,恰似鷹的雙眼。左邊為隱蔽的神峰洞,附近有廟宇,香火繚繞;右邊叫仙人洞,洞前有平臺!跋扇硕础比挚逃诙撮埂(jù)載,清末英利墟有一位居士名叫羅世鳳曾隱居于這個石洞,留下一篇耐人尋味的《鑿洞記》。記日:“若夫統(tǒng)萬物而觀之,天地為之逆旅,以一身而論之,光陰亦為過客也。余棲斯崖,鑿石為洞。以風雨之能遮,是平生之愿也……”此記原刻于洞邊的巖石上,雖字跡模糊,仍可領略到鷹峰的靜、險、美。如果你到鷹峰,千萬不要忘記欣賞這篇《鑿洞記》。
離開仙人洞不遠,就是懸崖絕壁,無路可走。俯身望:山色空濛,灌木層生,峻峻險要。仰頭看:崖壁如墻,藤如網(wǎng)織,虬枝交錯。登上崖頂,談何容易?這里沒有石階,只有“藤道”!俺鋈刖S艱,可攀藤上下”。許多游客不愿走回頭路,就是憑樂趣與勇氣,像猴子爬樹一樣,拉藤攀枝。從此“藤道”爬上峰頂?shù)。這時;厥幹慰蜌g聲笑語,游客也常在這里攝下精彩的鏡頭。
站在突兀的峰巔,如乘鷹飛翔。極目眺望,仕禮嶺,石卯嶺,雙髫嶺,嶺嶺連綿,此起彼伏。東見大海,波濤浩瀚,漁帆點點。西看落日余暉,瀑布飛濺。南接名勝“冼夫人廟”、“剛粟公祠”。下觀良疇萬頃,村舍井然。熏風徐來,白云飄拂,霧氣升騰。真是“奇觀之薈萃,畫中之壯舉”。
山頂松樹下,豎立著兩塊石碑。一塊碑文是民國初期徐聞縣長陳桐簽署的布告;另一塊刻著前年英利鎮(zhèn)人民政府的禁山公約。兩塊石碑雖然時代不同,卻昭示著一個共同主題--保護鷹峰。
下山辛苦了,可到竹林深處聽蟬鳴鳥啾,饑了可采山稔楊梅,渴了可飲幾口山泉。山腳下有個滴水洞,洞中涌出的泉水清澈甘冽。游客常在洞前洗臉抹汗,喝上幾口泉水,又裝進礦泉水瓶,相伴歸途。
附:
鑿
洞
記
羅世風
若天統(tǒng)萬物而現(xiàn)之,天地為之送旅。以一身而論之,光陰亦為過客也。余棲斯崖,鑿石成洞。原無侈目之觀,聊借托身之地。如籠中之鳥,以隱為佳,籬下之鶇,不求華木。以風雨之能遮,是平生之愿也。觀斯崖,山直矗,地崎嶇。出入維艱,攀藤上下,安心樂洞,避塵地之囂囂。賞玩自如,看綠云之擾擾。春無燕賀,夏聽蟬鳴。秋草深而蟲唧唧,冬雪冷其夜沉沉。如相假以容膝,聊藉此而安心矣。門無雜侶,可以養(yǎng)真。撫石為友,伴松為鄰?曙嬜先字,饑食青精之飯。欲覽眾山,登于鷹峰之巔。署而洗澡,浴于滴水之泉。南望髻嶺雙峰,下臨田疇萬畝。樂吾所樂,安吾所安也。是以為記云。
英利鎮(zhèn):英利鎮(zhèn)位于雷州市最南部,面積224平方公里,耕地18.3萬畝。下轄28個管理區(qū),132個自然村,總?cè)丝?5772人。鎮(zhèn)址英利圩,距雷城49公里。英利鎮(zhèn)坡地多,土質(zhì)肥,適宜種植各種經(jīng)濟作物。菠蘿、劍麻的面積和總產(chǎn)量均居全市第一。菠蘿種植3.58萬畝,年產(chǎn)菠蘿4.3萬噸,這里的菠蘿產(chǎn)量高,品種優(yōu),味道美,是罐頭制品的良好原料。種植劍麻2萬多畝,年產(chǎn)麻絲350多噸…… 英利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