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現(xiàn)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于2003年建成開放,占地面積135畝,建筑面積23085平方米,分為一、二、三號館三個獨立建筑,其中一號館為臨夏地質館,二號館為生命進化館,三號館為和政化石陳列館。館藏各類化石標本3萬多件,分三綱8目150個屬種,其中一級品43件,二級品176件,三級品804件,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距今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馬化石、鏟齒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據六項世界之最。相繼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二級博物館;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綠色單位建設環(huán)境教育示范基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榮獲2012年度第十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獎,F(xiàn)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全年對外開放,無閉館日。
一號館為臨夏地質館,展示了青藏高原隆盛變遷的原理,以及臨夏盆地形成的地質歷史發(fā)展延續(xù)的概況。臨夏盆地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緣,億萬年來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歷經板塊裂解、造山運動、海洋變遷的地質作用,記錄了本地區(qū)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質演變,特別是晚新生代以來的完整沉積地層,為適應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古動物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棲息環(huán)境。通過展示代表性礦物、巖石標本以及臨夏盆地獨特的地質地貌的復原模擬,從而了解本地區(qū)的地質歷史變遷和預防自然災害的科普知識提供了絕佳的展示環(huán)境,并保存了新生代晚期不同地層環(huán)境的化石記錄,從而為臨夏盆地的地質變遷歷史和青藏高原隆升過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質證據。
二號館為生命進化館,揭示了地球的演變產生了生命,生命的進化又深刻改變著地球環(huán)境的面貌,演繹著從生命起源、發(fā)展、輻射、滅絕的不斷更替,直至人類誕生的螺旋式的歷史記錄。整個陳列以古動物進化為主線,以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展示內容,按低等到高等的發(fā)展順序,有反映古生代海洋動物的“三葉蟲”和曾經統(tǒng)治海洋的“魚類”代表,中生代的陸地霸主恐龍,以甘肅出土的“黃河巨龍”、“巨型北山龍”等復原骨架為主體,勾勒出甘肅白堊紀地質公園的展示場景及代表性標本,其中玉門甘肅鳥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中生代鳥類化石標本,同時系統(tǒng)展示了哺乳動物的大發(fā)展,讓觀眾閱歷從億萬年來地球上的各種生命的生存、繁衍、滅絕的波瀾壯闊的演進進程,體會到地球生命進化的滄海巨變。
三號展覽館位于一、二號館西側,呈“品”字型布局,與一、二號館遙相呼應,定位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專業(yè)展覽館,以巨犀、鏟齒象、三趾馬、真馬四大動物群為主線,突出展示了以和政羊、鏟齒象、三趾馬、披毛犀、埃氏馬、巨鬣狗等“六項世界之最”的典型代表,以及千奇百怪的奇蹄類、偶蹄類、長鼻類等食草動物的多樣性,和豐富的鬣狗科、犬科、鼬科、兇猛敏捷的貓科等食肉動物雕塑般凝固在巖石中,敘述著在和政地區(qū)繁衍、生息、滅絕的悲壯歷程,與它們的獵物沉積在一起,共同歸于天地。這些眾多的化石材料是了解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地質歷史時期的關鍵線索,為我們重塑古哺乳動物進化和絕滅的詳細過程提供了絕佳的材料。把古氣候、古環(huán)境、古地理發(fā)展變遷、古生物變異進化的各個階段,真實的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在展品表述上運用情景再現(xiàn)手法營造生態(tài)景觀,通過空間、色彩、造型等設計要素,科學提煉、自然還原、藝術概括、高仿真制作,在有限空間營造富有意境的生態(tài)場景。和政四大古動物群典型的生態(tài)景觀,把展品的單一展示改為群組式展示,突出大面積的仿真場景,以數(shù)量龐大的化石,形成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和韻律,將游客帶回到史前時代,以鮮活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將觀眾引向對古動物演化及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思考,達到心靈震撼性。
走進和政古動物化石博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同時我們也將感受到生命的輝煌與悲壯,心靈為之震撼,思維將飛躍歷史的時空隧道。去感受生物演化的萬變奇妙與大自然變化的豐富多彩。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都來到這里,都將經歷一次心靈上的極大震撼。
地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迎賓路(縣城北側)
電話:0930-5524668
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9:00-16:00,每周一閉館。
地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城關鎮(zhèn)梁家莊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