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巖壑靈秀,蜿蜓起伏,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 宣城太守謝跳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生前既愛青山風景,又謝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謝眺”的夙愿,一心想與謝眺結為異代芳鄰。
李白逝世后,原葬龍山東南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會同當涂縣令諸葛縱將李白墓 遷至青山西南,即今太白鄉(xiāng)谷家村口。墓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約300米。沿公路旁石板小道, 過小石橋 ,入李白墓陵園。園內左側有“青蓮池”,柳依依,綠水泱泱,拱形“化鶴橋”橫跨池上,連著“十詠亭”。李白晚年在當涂寫過十首歌詠當涂山川風物的詩,謂之《姑孰十詠》,后人曾在姑溪畔建亭以志,后毀于“0”之中。
今征建的“十詠亭”,飛檐翹角,古樸典雅,亭中央石碑上鐫刻著李白《姑孰十詠十詠亭左側為太白祠。前后兩進,素白粉墻,灰黑瓦頂。祠 內青磚鋪地,飛檐聳脊,雕梁畫棟,寬敞明亮。正庭門楣上懸林散之手書“太白祠”橫匾。廳內迎面聳立一尊高2.47米、重約3噸的漢白玉李白塑像。塑像側身而立,左手按劍,右手后雙眸含慧,胡須飄拂,氣度非凡。塑造背景是巨幅墨綠色微版畫,以李白在當涂游蹤為寫意,版畫上方為書法家舒同所題“李白高蹤”匾額。廳堂下中上方懸有書法家司徒手書“詩無敵”三字匾。兩側壁上鑲嵌著6塊石碑:1塊雕刻李白全身畫像,栩栩如生;1塊刻有李白《臨路歌》;另3塊重刻唐代李華、劉全白、裴敬撰寫的碑文,最為珍貴的1塊為幸存的宋碑。該碑是宋淳二年(1242),兼權太平州事、節(jié)制軍馬孟點根據唐范傳正所撰之碑文“重書刻石,立于墓左”的,碑高五尺七寸,寬二尺九寸,共30行,第行63字,正書,字徑六份,額題“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九字。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歷史,為李白墓祠現存較早的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