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塔,又稱“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縣城人民路東段北側,東鄰麟州賓館,西靠民房,北距文廟街約70米。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豐塔建于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最早坐落于大佛寺內而得名,后人冠以“永豐”意謂年年歲歲五谷豐登之意。自建成時,歷經宋、元、明、清多次維修,得以保存。據縣志載,該塔“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續(xù)之”。1943年,民國縣府進行維修。解放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對文物的保護,先后于1961年、1991年對該塔進行加固修繕。
1982年,巨野縣文物普查時做過重點調查。永豐塔系等邊八角四門樓閣式磚塔。據傳原有七級,元末黃河泛濫淤積,湮沒二級。地面上現存五級,通高30.3米。一至五級的高度分別為6.3、6.5、4.1、3.9、3米,塔剎6.5米(含寶頂)。塔的底層周長44米,上層周長36米。第一級為磚疊挑檐,其他各級則華拱兩挑組成上承托檐。每級的東、南、西、北四面各設券門,進之或為天井,或直通塔內回廊。塔體結構嚴謹,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底層設有塔心室,由北門而入,室壁鑲嵌有6塊宋代佛教石造像,為原大佛寺遺物,1961年維修時嵌入。維修時,發(fā)現北宋嘉佑年間的銅錢數枚,這對于研究該塔的建造年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塔外有臺階數級,由此可進入塔內,順塔內石級回旋而上,直達塔頂。置身塔頂,憑欄四望,全城之景盡收眼底。
永豐塔距今已逾千年,雖經多次地震,常年風雨剝蝕和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至今仍巍然屹立,足見古代巨野先民在建材、施工、設計等方面已經有了較高的技術。登臨塔頂,扶欄四望,全城景色一覽無余。塔下碧波粼粼,水色天光,交相輝映,朝輝夕霞,氣象壯觀,這便是著名的古巨野八景之一“梵塔朝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