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第一批廣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qū)名單。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慶縣永豐鎮(zhèn)古蓬村。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成村于清朝中前期。村內(nèi)現(xiàn)存15座均屬陳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層樓式磚木結構太平樓(炮樓)。公祠分別有鉉望陳公祠、承天書室、翹莊陳公祠、伯甫陳公祠、寧蕃書室、位素書室、秀枝陳公祠、端巖陳公祠、宜遐書室、仲甫陳公祠、端遐陳公祠、介夫陳公祠、衡望陳公祠、陳氏宗祠、儒錫陳公祠。各祠建筑結構、風格均有同異。有前中后三進或前后二進,均為三開間,各祠雕梁畫棟,建筑結構嚴謹,氣勢不凡。村內(nèi)有清代、民國古民居約300座,全部建于前后落差約10米的平緩坡地上,為磚木結構,當?shù)厝朔Q“鑊耳屋”,縱巷較直,大小巷道…[詳細]
文祐王公祠
  官田文佑王公祠該宗祠位于永漢鎮(zhèn)王屋古村,是四進四合院式布局:一進頭門,二進“世德堂”,三進“福壽華堂”,四進“祖堂”。據(jù)村中族譜記載,大約在元朝末年,一個叫王文祐的人為了本族的開枝散葉,從廣東增城棠村遷到龍門縣永漢鎮(zhèn)。他選擇了永漢鎮(zhèn)以南,在永漢河西岸的一處平原安居,成為現(xiàn)在王屋村的開村始祖。到了明末清初,王文祐的子孫耗費十八年建造了文祐王公祠、凌云閣等標志性建筑,逐漸形成有建制的村落。歷經(jīng)約750年的繁衍生息,王氏后人已經(jīng)傳承到第二十五代,成為永漢第一大村,200多間清代古宅屹立近40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2015年12月10日,文祐王公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油嶺民俗瑤寨(千戶瑤寨)
  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油嶺千戶瑤寨秀美的風光,濃郁的風情,擁有兩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瑤族耍歌堂和瑤族長鼓舞,擁有一個國家級授予的民間歌王和一個省級授予的民間鼓王,令世人矚目。踏入油嶺,看舞聽歌,風情萬種入畫來。1998年,油嶺村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稱號。油嶺千戶瑤寨,位于連南(廣東西北部)縣城之西南,座落于約800米高的半山坡上,吊腳樓依山而建,聚居著世界唯一的連南“八排瑤”,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油嶺瑤寨歷史悠久,最多時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戶,5000多人,素有“千戶瑤寨”之稱。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律為青磚或木質(zhì)結構。整座寨子橫1300多米,縱900多米,是連…[詳細]
三饒城隍廟
  三饒城隍廟位于三饒鎮(zhèn)中華路,是饒平最大的城隍廟。城隍作為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三饒城隍廟規(guī)模之大,可以用俗語“饒平城隍大過府”來形容。朱元璋為了加強神權的統(tǒng)治,各級官員赴任時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職。城隍廟規(guī)模不小于府縣衙門。城隍廟宇之大、品級和某些建筑規(guī)格之高,都為潮汕地區(qū)古建筑所罕見的。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饒平縣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兩廣都御史朱英奉朝廷之命,析海陽縣之元歌、信寧等八都建置饒平縣。朱英觀察后定下饒堡(今三饒鎮(zhèn))為縣治。著手建筑衙署及各有關辦公場所。在筑防護…[詳細]
鐘邊村鐘氏大宗祠
  鐘邊村鐘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鐘邊社區(qū)。有著上千年歷史的鐘氏大宗祠就“隱藏”在這里,像是躲避著世間的喧囂。據(jù)宗祠門外的石牌介紹,鐘氏大宗祠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12年的歷史。宗祠總面積約1156平方米,為三進三間。祠堂內(nèi)保存有典型嶺南風格的磚雕、木雕和描述嶺南風情的壁畫。與一般年久失修、雜物堆積的古祠堂不同,鐘氏大宗祠被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是因為一位“掃地僧”——鐘錦垣多年如一日地在守護著它。在祠堂的第一進,兩邊墻壁貼滿了鐘氏后人的照片。其中有族人多年來的聚會合照,參加重要活動的紀念照片,也有鐘邊獅會的比賽合影。鐘錦垣介紹起照片的背景時如數(shù)家珍,談及取得一番成就的族人時,…[詳細]
象埔寨
  象埔寨位于潮安縣古巷鎮(zhèn)古一村。始建于明代,是一座方型寨,總面闊162.4米、總進深154.4米,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之稱。全寨由一門出入,并有通道直通最后的陳氏大宗祠。通道長約110米、寬約6米。通道兩側又各分布三條長140米、寬2.3米的巷,橫向又辟三條長157米、寬從外向里依次為2.7米、3.7米、1.5米的街,形成寨中四通八達,又井井有條的街道網(wǎng)絡。象埔寨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集明、清時期不同風格特色的建筑為一體。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榕城進賢門城樓
  進賢門城樓位于古榕城東隅(今市區(qū)新興路口)。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正面朝東。因通抵學宮,取增進賢士之意,故名“進賢門”。城樓建筑分三層,下層為甕城門,中層為城樓,上層為琉璃亭閣,花窗活牖,飛檐翹角,朱欄雕棟,雅致堂皇。明清時為擊柝施更場所,每當晨曦初現(xiàn),報曉號聲隨風悠蕩,驅散朝霧,迎來朝暉,聲聞全城,自有一股韻昧,即古八景之“譙樓曉角”。景點位置廣東揭陽榕城區(qū)進賢門大道…[詳細]
水東古村
  水東村隸屬于廣東省云浮市云城區(qū)腰古鎮(zhèn),位于國道324線云浮與肇慶交匯處,新興江江畔,地勢平坦,占地面積達45000平方米,人口2660余人。始建于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的村莊,程氏先祖為避戰(zhàn)亂而從河南遷至鄰南,其后在新興江畔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都是中原望族的后代,全村村民皆以“程”為姓,始祖是開辟了“洛學”和“程朱理學”的北宋理學家“二程夫子”之一的程顥,程氏一族最早居于安徽,爾后遷于河南,至程顥嫡孫時,為避戰(zhàn)亂又從河南遷至嶺南,輾轉延至程氏嶺南八世程紹明娶宋氏為妻,于新興江畔建村繁衍生息,至今已傳至23代,分別以“序倫”、“篤慶”、“聚順”為堂號。這里的程氏后人們秉承始祖的家訓…[詳細]
藏書院村譚氏宗祠
  譚氏宗祠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炭步鎮(zhèn)藏書院村,始建清咸豐元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譚氏宗祠坐西南朝東北,廣三路,深三進,總面闊23.6米,總進深39.1米,建筑面積約900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墻,紅泥階磚鋪地。中路建筑頭門共十一架;中堂共十七架,前設四架軒廊;后堂共十五架,明間設有譚氏祖先牌位;中路前帶兩廊,六架卷棚頂左右路建筑為襯祠,各面闊4.2米,與中路建筑以寬1.5米青云巷相隔。左路襯祠中后進已毀,部分墻體有裂紋,F(xiàn)狀一般,祠內(nèi)建筑有多處損壞。譚氏宗祠目前有部分木梁架發(fā)霉腐爛。后堂前二廊滲漏,有部分木梁架腐爛;中堂前右廊存在倒塌危險,左路襯祠中后…[詳細]
茶塘古村
  茶塘村位于炭步鎮(zhèn)西南禪炭公路西側,村民多姓湯,湯姓于宋代從南海遷至此,立村約700年,湯字水旁,茶亦為水,塘能容之,故名“茶塘”。村中古建筑占地6.7萬多平方米,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筑約120座,其中廟宇、祠堂、書院、書室共有20多座,其余為民宅和小量的廳堂,現(xiàn)民宅大多有人居住。建筑坐東朝西,布局規(guī)整,村面建筑排列整齊,規(guī)模宏大,保存較好。村面建筑以廟宇、宗祠及書舍為主,形貌精良,大多建于清代,多為三間三進或三間兩進,人字山墻或鑊耳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或灰塑龍船形脊,碌灰筒瓦。石雕、磚雕、木雕及灰塑等工藝較精細,保存較好。單體建筑以巷道相隔,現(xiàn)存古巷16條,巷深約200米,巷道的鋪砌則較隨意,…[詳細]
塱頭村古建筑群
  塱頭村始建于南宋,定型于清末,擁有完整的明清建筑風格古建筑群。初次來到塱頭村的人都會為村口巨大的風水塘,和幾十間一字排開的祠堂、書院所震撼。這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380余座古建筑,其中明清年代的青磚建筑有近200座,是目前廣州市保存規(guī)模最大、極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塱頭村被認為是“耕讀傳家”傳統(tǒng)思想和宗族文化的典型體現(xiàn),歷史上,塱頭村有云南左參政黃皞等15名進士、10名舉人、15名秀才。至今村內(nèi)還保存著24間書室,其規(guī)模之大,為珠三角地區(qū)僅見、全國罕見![詳細]
綺云書室
  綺云書室: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樂群社區(qū)西鄉(xiāng)小學內(nèi)。由香港愛國僑胞鄭姚修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2009年重修。坐北向南。原建筑由前中后三堂、東書樓、西船廳、明樓、廚房、水井等組成,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寶安地區(qū)最大的私家書室建筑,F(xiàn)存建筑為三開間三進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兩廊廡組成。磚木結構。大門兩側有塾臺,門額木匾刻“綺云書室”。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梁首、柁墩、雀替。硬山頂,灰塑博古脊,紅瓦面,藍琉璃瓦當。整個建筑用料考究,建筑技藝高,木雕、石雕工藝精湛,對研究寶安書室類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實物資料。2015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荔山村黃氏宗祠建筑群
  荔山村黃氏宗祠建筑群(含黃氏大宗祠、月軒黃公祠、黃氏名賢祠)位于珠海市斗門區(qū)乾務鎮(zhèn)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東至西依次為:月軒黃公祠、黃氏大宗祠、黃氏名賢祠,均屬清代大式建筑,總面積1667平方米,分別由該村黃氏族裔、同治進士黃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議,于同治至光緒丙子年間(約于1862-1876)陸續(xù)建成。建筑格局均為三進連廡廊夾天井布局,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石礎青磚墻,硬山式頂,抬梁木架構;綠釉瓦當?shù)嗡。建筑群氣勢雄壯,祠?nèi)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磚雕、灰雕等多種飾物,其中以放置祠前的6只神態(tài)各異的石雕獅子最為精美。黃氏大宗祠基本保存原來的建筑格局,具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同時又是帶有濃烈的地方…[詳細]
深澳康氏宗祠
  南澳縣康氏宗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新街107號,是清嘉慶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萬”之稱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凳献陟簦ó?shù)厝朔Q康厝祠),它不僅是島上現(xiàn)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當年康氏家族盛極一時的見證,更隱藏著主人“康百萬”傳奇的發(fā)跡故事?凳献陟粲芍髯M,兩側巷厝、后包廳及大門口埕、戲臺、書齋等建筑物組成。大門口埕左側樹有“朝議大夫”旗桿座。主體建筑進深54.6米,面闊28米,門埕連戲臺深42米、闊28米。二進大門兩側梁檐及墻壁有精致石雕。有名蓋九縣的一對油麻石鼓、屋檐倒吊鏤空石花籃。二進大門內(nèi)有精工漆金木雕屋架。二進與三進之間…[詳細]
東里寨
  介 紹 東里寨位于潮陽沙隴鎮(zhèn)東仙村,是泰國潮籍僑領鄭午樓的家鄉(xiāng),它那對稱、方正、威嚴的寨形,寨內(nèi)排列整齊、鱗次櫛比的“府第式”民居,顯示的非凡的氣勢,是一個典型的潮汕方寨。東里寨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為當年航海巨商鄭毓宗所建,是占地12544平方米正方形巨寨,它坐東南向西北,寨四周各有長112米,厚0.7米的寨墻,四角建有更樓,共開北東西三門。寨里面排列整齊的府第為三街六巷的“皇宮起”形式,整齊分布22座“四點金”,計有房466間。另外,在寨的四周還有三十六套二房一廳的護寨厝。東里寨向來也以文人武士輩出著稱。廣東汕頭…[詳細]
東湖坪古建筑群
  東湖坪村位于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太平鎮(zhèn)東湖坪村,國道323線側旁經(jīng)過。東湖坪民居建筑屬于清代,整座民居建筑座北向南,占地面積9.1萬平方米。東湖坪民居建筑由棟十八廳、曾氏宗祠、上窯背圍樓、銀庫和民居房屋組成。古村落廳堂上的窗花、斗拱、格扇等主要部位都刻上精美圖案,里面不同質(zhì)地的灰塑、木雕、石刻等工藝品巧妙地鑲嵌在房屋的各個不同部位上,村莊以大廳(祖堂)為中心,四平八穩(wěn)地向左右兩邊伸延,棟與棟相連有序、緊緊相依,檐街寬闊畢直。每套房為二廳六房組合(廳居其中,分前、后廳、房居廳的兩側,各有二、三間。每間廳的天檐下均有灰塑。它對研究清代民間建筑藝術、客家民風格俗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價值。2015年12月1…[詳細]
沈所塔
  沈所塔位于始興縣城西五公里塔崗嶺。嶺呈乳狀,高百米,塔筑其頂。塔高三十米,六角九層疊檐磚塔。該塔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塔身有“道光十六年重修”字樣銘文磚。除第五,第九層外,每層有三門,隔面設門,層與層間門錯開以求牢固。正面向東,直視縣城。正門眉橫匾第三層楷書:“回文瀾”,第五層書:“五星奎”。清涼山塔位于始興縣城南鎮(zhèn)周田村,建于明萬歷年間,七層六角,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底部臺基已被淤泥湮沒,殘高二十七米;鶎铀磉呴L三米,壁厚一點六米。塔身自下而上遞減。每層以磚疊出雙檐,每層均有磚砌角柱、斗栱、闌額、拱門、腰檐及平座。六面設門或假門,以糯米漿,石灰,沙漿粘合料砌成,堅固異常。塔剎與第七層及樓板欄…[詳細]
龍川考棚
  所謂考棚,即貢院,也就是科舉考試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設置。龍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它位于龍川縣佗城鎮(zhèn)西門,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磚木梁架結構,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現(xiàn)僅存考場兩棟、辦公場所及宅舍各一棟。據(jù)當?shù)厥妨嫌涊d,位于龍川縣佗城鎮(zhèn)西門的龍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歷史。在全國可查考的204座學宮和14處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廣東龍川、云南建水、安徽績溪、臺灣臺北等地還有學宮和考棚并存。目前,廣東考棚只遺存龍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粵東北地區(qū)現(xiàn)僅存較為完好的一個科考場所。清朝光緒年間自從新建龍川考棚后,龍川每年的科考鄉(xiāng)試均在此舉行,…[詳細]
林寨古村落
  林寨古村位于河源市和平縣,是陳姓聚居地;據(jù)史載,該村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軍南下時,南越王趙佗為防御來犯之敵,派屬下一姓林將軍到當?shù)刂仃P,官府后來便用其姓命名該寨。清代至民國期間,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guī)模的古民居群——四角樓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樓,高達8至10米,主體建筑為三進院落廳堂式布局,氣勢恢宏、錯落有致。為典型客家風格的方圍屋,根據(jù)不同的歷史淵源,每一座四角樓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新朝議第、永貞樓、福謙樓、謙光樓、寶三樓、九棟屋、世美樓、當鋪、美盡東南等。村內(nèi)有清代、民國古民居200多幢,是全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筑群,23屆世客屬懇親大會觀賞…[詳細]
小水村風雨橋
  連平縣上坪鎮(zhèn)小水村有座橋,吸引了很多游客去游覽。這是全市唯一一座古廊橋,是河源市古代建筑景觀設計史上的瑰寶。它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于一身,對研究古代建筑、地方交通史等有著重要作用。從連平縣城沿105國道,進小水村道,跨越石狗坳,再走3公里的路程,即可踏上這座百年風雨橋。2015年12月10日,小水村風雨橋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