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qū)
  古格王朝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托林鎮(zhèn),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qū)境內托林鎮(zhèn)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傳承20余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于十七世紀滅亡,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2014年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文物局稱,歷時3年多的古格王朝遺址修繕保護工程已全面完工。位于阿里地區(qū)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紀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王宮城堡是從10-16世紀不斷擴建的。古格王…[詳細]
西陂天后宮
  簡介在永定高陂鄉(xiāng)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落成。磚木結構,坐南朝北,占地6435平方米。由大門、戲臺、大寶殿和登云館組成。主體建筑為天后宮塔,高達40余米,7層,塔基用天然石塊干砌,基面土墻厚1.1米,底層為主殿,高6.5米,長14.4米,寬12米,中間有四根大圓木柱,支撐著塔重心。主殿供奉天后(媽祖)。二、三層周圍有走廊,四、五層用磚木結構,由四方體轉為八方體,六、七層中間用大圓木柱構建,板木為墻,最上層是葫蘆頂,用名瓷圓缸壘成。塔身高聳入云,頂層飛檐配有銅鈴數(shù)十個,風吹鈴響,鏗鏘悅耳。塔下有護塔房36間,塔前為大廳堂,塔后是登云館大廳、天井,大門入…[詳細]
桐城文廟
  文廟,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區(qū)的廣場北端。此廟系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志,飲譽海內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廟建筑的經典,江淮之際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里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筑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桐城文廟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毀于兵亂。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兩代修葺凡十九次,為元明清以來桐…[詳細]
鐘山石窟博物館
  子長縣原名安定。邊區(qū)政府成立前,其縣治一直在安定鎮(zhèn)。鐘山石窟就位于距安定故城10里的鐘山南麓,秀延河畔。距縣城15公里。鐘山石窟,又名石富寺、萬佛巖、普濟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安定八景之一,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第二敦煌”。石窟保護區(qū)包括鐘山石窟、蕭寺宮、石宮寺磚塔、惠善大和尚浮圖塔、松巖大禪師浮圖塔5部分。始建于東晉太和年間。過秀延河石橋,迎面為石窟牌坊。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北面刻聯(lián)“開方便門,登歡喜地”,橫額“鷲嶺飛來”。南面刻聯(lián)“自漢自唐數(shù)千載相傳勝境,為神為佛億萬年永固皇圖”,橫額“三教圣人”。上有佛、道、儒先祖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造像。牌坊后寺院山門為巨型塊石修砌的拱形門…[詳細]
曲阜少昊陵
  少昊陵是我國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北,是我國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據(jù)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于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狀如金字塔,是北宋時用石塊疊砌的。陵占地25畝,檜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圍墻、享殿、宮門、石坊等。少昊陵與壽丘為鄰,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是黃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處。隨著后世對少昊祭典的升級,少昊陵幾經擴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疊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萬塊石塊修砌。占地8公頃,現(xiàn)存古建筑17間,明清石碑20塊,古樹3991棵。陵…[詳細]
夾江千佛巖石窟
  千佛巖石窟興建于唐代,主要龕窟建造于盛唐時期,清代和民國時期開鑿少量龕。1956年夾江千佛巖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經四川省文物局復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巖石窟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千佛巖石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夾江千佛巖石窟位于夾江縣漹城鎮(zhèn)西2.5公里的大觀山下,位置在東經103°32′26″,北緯29°45′12″,海拔420米。濱青衣江北岸,東起聚賢街小牌坊、西至紙博館圍墻、北至大觀山頂、南至青衣江北岸、長約1.2公里、寬約0.7公里,海拔高度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于沿江石壁之上,濱青衣江東岸,石龕造像集中區(qū)延亙600余…[詳細]
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海郵政博物館1922年由協(xié)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塊(今四川北路1716號)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曾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筑之一。位于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276號,原名上海郵政總局。上海市中國近代郵政的發(fā)祥地之一,歷經了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的幾度滄桑。新中國誕生后,人們郵政的發(fā)展日新月異。1999年郵電分營后,獨立運行的上海郵政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奮發(fā)有為,開辟了發(fā)展新天地。上海郵政博物館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優(yōu)秀建筑——上海郵政大樓內,以翔實的史料和實物,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郵政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記載了上海郵政早期黨組織領導工人運動以及革命先輩為新中國誕生…[詳細]
明魯王朱檀墓
  明魯王朱檀墓位于鄒城市城東北10公里九龍山南麓,墓室坐北朝南,按古代“四神方位”定穴,東、西分別與臥虎山、玉皇山鄰近,南與朱雀山遙對。朱檀墓依山鑿石開壙于地表以下26米。前為長80多米的斜坡墓道,墓道后緊接高8.2米、綠琉璃瓦覆頂、敷紅色墻皮的金剛墻。金剛墻下部正中有墓門,前后2墓室均有雙扉樞軸式石門,每扇重約2噸。墓室南北長20.6米,東西寬8.2米,高5.5米。墓室規(guī)模宏大,為山東省內最大的一座地下宮殿。朱檀棺槨位于后室正中,置磚雕棺床之上,棺槨系楠木所制,堅實厚重。朱檀身著龍袍,腰束玉帶,頭貫金簪,身鋪19枚金幣。墓內各類隨葬品共2000多件,有冠服、琴棋書畫、葬儀、家具等,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寧遠文廟
  寧遠古城西廓有一群巍峨的宮殿式建筑,紅墻黃瓦,金碧輝煌,十分顯目,它就是名聞遐邇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疑山風景名勝區(qū)重要人文景觀——寧遠文廟。寧遠文廟,原建在距寧遠縣的城東11公里的冷道縣故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縣城易名遷址,隨縣城遷建于今地,又名學宮,是祀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堂,又是古代社會官辦的學堂,它是廟學合一的教育機構,是傳播儒文化的神圣殿堂。寧遠文廟歷史上曾多次進行修繕。明代洪武二年(1369)、永樂十七年(1419)至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十五年(1536)、嘉靖二十六年(1547)數(shù)次重修;清代康熙七年(1668)至二十年(1681)、乾隆三十三年(1…[詳細]
新安函谷關
  時代:西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是西漢時期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較早的具有重要軍事作用的重要關隘,也是對東西方文明交流有著重大意義的絲綢之路的第一關,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經濟、文化、軍事以及絲綢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處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2000年9月25日,漢函谷關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首批申遺名單》。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帕拉莊園
  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遷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隨著帕拉家族權勢的增大,帕拉莊園的規(guī)模日益擴展。1904年,英侵略軍焚毀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莊園?褂(zhàn)爭結束后,帕拉莊園遷到班久倫布村,歷經數(shù)十年其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帕拉莊園主旺久當過林布寺小-,還俗后主持莊園的日常事務。他整頓莊園經濟,擴充莊園規(guī)模,加強對農奴的統(tǒng)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擁有小莊園22個,占有土地8600多克(面積丈量單位)、牧場6個、總牲畜14250余頭(只),占有朗生(農奴)2440余人。1959年,帕拉旺久參與叛亂并外逃,其莊園理應全部沒收,當時的江孜分工委考慮到帕拉莊園系西藏十二大莊園之…[詳細]
蔡倫墓和祠
  國家AAA級景區(q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zhèn)。這里古柏參天,殿宇櫛比,碑石林立,風景秀麗而幽靜。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的發(fā)明者蔡倫就長眠在這里,千百年來在這里接受著子孫的頂禮膜拜,是海內外一切追求文明與進步的人們參觀朝拜的圣地。蔡倫墓冢巍峨高聳,壯觀異常。在古木掩映之中,墓前的石碑、石羊、翁仲一字排開,“蔡倫譜系碑”,記載著蔡倫家族的歷史沿革。墓前還有趙樸初手書“蔡倫墓”的祭亭與-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手書“蔡倫墓”匾額垂花門。蔡倫墓后為“明月池”,池上昔日有榭,為蔡倫之寢殿。整個蔡倫陵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墓區(qū)居北,其南為蔡侯祠,蔡侯祠的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詳細]
息烽集中營舊址
  息烽集中營舊址位于息烽縣城南6公里的陽朗壩,地處川黔鐵路與貴遵高等級公路之間,緊靠210國道,南距省城貴陽66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80公里。因其所在位置有一天然溶洞名叫“貓洞”,故又習慣稱為“貓洞集中營”。它包括息烽集中營本部和專門用來關押著名抗日將領楊虎城將軍一家的玄天洞兩大部分,與張露萍七烈士陵園交相輝映,共同構建了息烽紅色旅游網,成為黔北紅色旅游線上一顆耀眼明珠,具有特殊的政治、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歷史沿革:息烽集中營設立于1938年11月,是-軍統(tǒng)在陽朗壩貓洞設立的秘密監(jiān)獄,至1946年7月遷往重慶,當時-對內稱“新監(jiān)”或“大學”,對0牌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是抗日戰(zhàn)爭時…[詳細]
福泉山古文化遺址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鎮(zhèn)中心地段。福泉山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東西長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區(qū)在沼澤地帶中的一種典型的高臺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化疊壓遺存,內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zhàn)國時代的遺存,考古界一致譽其為“東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fā)祥地”等。福泉山曾進行多次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崧澤文化居址——墓葬20余座、良渚文化墓葬30余座以及戰(zhàn)國墓4座、西漢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玉琮,F(xiàn)福泉山遺址發(fā)掘資料和出土文物陳…[詳細]
彭措林寺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拉孜縣彭措林鄉(xiāng),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羅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覺朗派,到五世0-執(zhí)政時期,該寺屬13座寺廟換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魯派。寺院曾有35個殿堂和一個誦經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廟的山頂處修建了94間9層高的達耶拉塔臥室。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老壁畫和鍍金銅佛像,如生威金剛、十輪金剛、勝樂金剛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該寺舉行跳神節(jié),-10月8日舉行朝拜度母儀式。寺院坐西朝東,分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主體建筑由-殿、拉康頓珠、外經院、宗政府遺址、僧舍等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層,為土石木…[詳細]
洛川會議舊址
  洛川會議紀念館位于洛川縣城以北10公里處的永鄉(xiāng)鄉(xiāng)馮家村。1937年8月以前這里為一所私塾小學,1961年經肖勁光、肖克等同志確認,國家檔案局曾三局長提供洛川會議有關資料,確認這里為洛川會議舊址。1966年成立了“洛川會議舊址管理籌備處”并對外開放。1980年更名為“洛川會議紀念館”。館舍占地面積19869平方米,建筑面積940.6平方米。隸屬于洛川縣文物旅游局。洛川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它高舉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旗幟,堅持全面抗戰(zhàn)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為實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為爭取民族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思想基礎。洛川會議舊址現(xiàn)存小院一座,內有坐北朝南磚窯兩孔。…[詳細]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紀念館)
  史可法墓在揚州市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崇禎進士,南明大臣,抗清名將,初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揚州。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圍困揚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執(zhí),不屈而死。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骸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嶺下,實現(xiàn)他生前的遺愿。清初曾建祠于大東門外,后圮。乾隆年間(1736~l795)于墓西側建祠,并謚“忠正”。咸豐間(1851~1861)毀于兵災,同治九年(1870)重建。民國24年(1936)和37年(1948)曾進行過維修。現(xiàn)存建筑除遺墨廳、梅花…[詳細]
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里的臨桂縣兩江鎮(zhèn)浪頭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為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分布有7個院落、13個天井,共有大小廳房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筑。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家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并接待蔣介石等大批-要人、桂系將領。游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歷史生涯和回歸祖國的征程。李宗仁官邸介紹官邪位于市文明路16號。建干1943—1948年,占地4321平方米。為民國年間大式磚木結構中西結合建筑。以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有家眷樓、附樓、副官樓、門樓、門房、茶園…[詳細]
良周秦漢宮遺址
  良周遺址良周遺址位于陜西省澄城縣劉家洼鄉(xiāng)良周村北,為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遺址。遺址中心區(qū)為一壕溝環(huán)繞成長方形,此范圍內遺跡密集,出土遺物較多。其東部偏北有一座建筑基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較大。遺址范圍內發(fā)現(xiàn)有多處柱礎石,另見有云紋瓦當、磚及大量瓦礫。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記,在璧紋空心磚、滴水磚和鋪地磚上有“宮”、“與天無極”等字。良周遺址作為秦漢時期關中地區(qū)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的大型宮殿的代表性遺址,對研究秦漢時期關中地區(qū)的行宮布局、宮殿結構及其用途有較高歷史和學術價值。良周秦漢宮景區(qū)位于澄城縣王莊鎮(zhèn)良周村,距縣城30公里,西北有高聳的壺梯山,東北有宏…[詳細]
陡山吳氏祠
  在紅安縣城東北35公里的中和鄉(xiāng)陡山村。為清代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1871年)和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兩次重修。為一組深3進、廣5間的磚木結構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410平方米。庭院間隔,廊廡相連,布局嚴謹,渾然一體。正面牌樓有巨匾“家承賜書”、“吳氏祠”。屋頂均建有龍頭魚尾式飛檐,檐角掛有大銅鈴。門內右側有一精致木樓為“觀樂樓”,樓頂有彩畫《八仙圖》、《太極圖》、《大禹耕田》、《文王訪賢》、《群英會》、《漁樵耕讀》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樓檐木雕《武漢三鎮(zhèn)》,全長9米,畫面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且工藝精湛,立體感強。正殿兩旁有數(shù)…[詳細]